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她在民国办杂志 > 辛夷

辛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春明外史》?杜汐垂下眼睫思量,记得这是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风俗小说,虽然有言情的成分,却算不得爱情小说,放在揭露虚伪礼教的《儒林外史》旁边,倒也还算可以。不过,现下的人们读小说多为消遣,更何况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正连载到尾巴,《春明外史》归在主打爱情的小说中显然更合时宜。

冯元清听完她的答案,喜得眉飞色舞:“好哇,正是这个道理。”

一旁的孙鸿光忍不住插进来反驳道:“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春明外史》摆在言情小说堆里,追求思想深度的人岂不是要错过它?”

“全省城的书店又不止辛夷一家。”杜汐偏过头向他解释:“杕榆你还是学生的思维,书籍既然摆上货架,便是待价而沽的商品,与饭店的酒菜、粮店的米面并无太大区别,唯有把他们卖出去,才能获得收益。只要心中有底线,不为赚钱胡乱兜售腌臜的玩意儿,一册书摆在哪里不是卖?”

孙鸿光依旧不大服气,倒也没再出声。

冯元清却是豁然开朗,他嗜书,从接手辛夷起便小心对待每一册书本,铺面也总打扫得一尘不染,生怕委屈书架上散发出油墨香味的报刊书籍。可它们终究是出售的货物,他一方面心疼卖出去的书本,一方面又忧心它们卖不出去,便整日处在矛盾之中。

听完杜汐的这番话,再看满屋的书本,冯元清的不舍之情登时淡化不少,

“当然,该有的勤谨必不可少,毕竟印在纸上的文字是精神食粮,也不能把它们完全物化。”杜汐思索一番,复又补充,即便顾客至上,书籍本身的文化意义却不容忽视。

孙鸿光点头笑道:“这话在理,不亏是把朱颜整顿得焕然一新的暮棠,走到极端还能自己扭回来。”

极端吗?杜汐抿唇,或许是吧,不过不这么做,仅凭一腔热血,没有手段,饿死都没地儿说理。

冯元清闻言,从木椅上跳起来惊奇道:“原来你就是杕榆说的,朱颜香品店的姑娘?”

孙鸿光点头:“可不就是她!”又狡黠道:“现在一青还嫌她年纪小吗?”

冯元清爽朗地笑道:“不喽,暮棠姑娘可是一块宝呀。每月二十块银元,怎么样?”

被称作宝的杜汐听到冯元清开出薪资,心间的巨石随之落地,抬头望向他,脆声说道:“没问题,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冯元清扫一眼腕间的手表,笑道:“哎呀,该收工喽!这样吧,暮棠姑娘,你明天早上十点钟过来,到时候我再告诉你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杜汐自是答应,道过谢后随孙鸿光坐上自行车,返回梓墨巷,途中她好奇道:“冯老板不是和你大舅差不多大吗,你怎么直呼他的表字?”

不料孙鸿光一阵大笑,险些撞上路边的树木。须臾,惊魂甫定的孙鸿光握紧把手,仍是忍不住笑道:“我大舅今年四十有五,一青不过三十二岁,你这是什么眼神儿,竟会觉得他俩一般大?”

杜汐愕然,回想冯元清的面孔,似乎的确没有朱宏盛那么多的皱纹,只得承认自己眼拙。孙鸿光扭过头得意地微笑,幸而道路平坦,这才不至于车仰人翻。

行到梓墨巷附近,已是华灯初上,卖馄饨的老头一面烧火一面扬声吆喝:“馄饨,皮儿薄馅儿大的鲜肉馄饨,来一碗呦——”

另有卖绿豆糕的妇人不甘示弱:“清凉解暑的绿豆糕,三种口味儿,一盒十枚铜元,好吃不贵……”

几步开外更是有一处人头攒动的饭馆,惹得杜汐接连吞下不少口水。

孙鸿光正想招呼杜汐下车,瞧见她馋猫似的模样,索性买来两份馄饨,一盒绿豆糕,外加几只小笼包,递与她道:“喏,这些够不够?”

杜汐左手接过滚烫的馄饨和小笼包,右手捧住香甜的绿豆糕,忙不迭点头:“够,我一个人吃都有点儿多。”

孙鸿光蹙眉,一戳她的额头:“难道你不打算邀请我共进晚餐吗?”

杜汐会意:“一起吃晚饭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