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2 / 2)
杜荀瞥了季平一眼,飞入鬓角的绘红也似在嘲讽,“谁和你咱们?”
“这位小友看来是艺高人胆大,不屑与我等为伍了,”季平笑了笑,“那道长呢?”
结尘将两边人看了一看,说:“贫道可以和你们一起。”
杜荀说:“我和结尘一起,至于你们,是有是无都没关系。”
季平也不在意,唤上;两个朋友,与他们一道往西央与太苍的边境而去。
于路上莫名其妙地碰到同路人,的确是让人生疑,更何况还是在这样荒凉的边境。不过结尘身无贵重之物,两袖清风,唯一拿的出手的便是正则剑,还被他用灰色的布套了起来,不显山不露水。所以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说起来,杜荀的打扮更像是一个游山玩水的小公子,只是不知为何会游到这种地方来。
据季平介绍,他那两个一高一矮的朋友分别叫田仲、关伯,向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所以把他们一同带来,拿那酬金。
五个人带着水囊,一路辨着方向行走,所幸未遇上什么风沙,不多日便抵达了边塞之城,归云城。
归云城和望乡城很近,结尘想起宋家小姐与那支折柳,不知如今望乡城是何光景。
“道长,这里就是归云城。”季平指着城门上的字说道,“这是古体字,意为:归家的浮云。”
结尘一扬拂尘,说:“各位,请吧。”
城中的布告张贴在城墙边,季平上前看了一番,揭下一张纸,递给结尘。结尘看完又递给田仲,待几个人都看过一遍这张悬赏,他们才谈论起来。
“各位可能不知道,这宋微星是何许人也吧?以他的名义布下这张悬赏,背后也许就不是清扫妖祸这么简单了。”季平欲卖个关子,杜荀哼了一声,接过黄纸悬赏。
“有什么不知道的,新任相国,当初的状元郎。他的悬赏,无非是在暗示即将施行的国策,先扫边患,清妖祸,以壮国威,再图富国强兵。”杜荀说。
季平被抢了白,也不生气,只是问结尘怎么看,结尘与杜荀想的差不多,但还是说:“贫道觉得杜小公子想的有些远了,或许是个小国策来的,未必到富国强兵这一步。对了,季兄觉得这酬金数量如何,是否值得这一趟?”
“这酬金的意思便是多劳多得,抓的妖祸越多,酬金越多。这样岂不是没什么挑战,只一气猛抓便可?”田仲说。
关伯说:“集中的妖祸是如何处理的,会否逃逸再度祸害百姓?”
结尘说:“应该是放在一起烧了当肥料,给城外杨树林,你看这写了,妖祸循环利用致富。”
几人便往榜中所说领任务的城主府走,路上还关于妖祸再利用展开了一番讨论。
当他们站在城主府外时,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妖祸了。和尚、道士,还有带着白头巾的不明人士和各路英雄豪杰在城主府外排起长龙,手中提着葫芦,里面应该装了不少妖祸。
“来来来,领葫芦这边。”
“换赏金这边。”
结尘惊了,这已经开始批量化捉妖了吗,从前那个单纯的小城哪里去了,你变了你知道吗,你变了。
“贫道本是想来此清理妖祸,以安定百姓,如今一看可能不需要了。”结尘说完,又怕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贬低他们,于是补了一句道:“但有句话说得好,‘来都来了’,不如咱们去领个葫芦,抓几只妖祸意思意思?”
他们几个排队领了葫芦,结尘屈指敲了敲黄葫芦的大肚子,说:“这葫芦只能抓些小东西。”
杜荀说:“这个抓法,恐怕方圆百里都干净了。妖祸就算是人养的,也要几年光景,更何况那些自己长的。就算整个西央国全民养妖,也禁不起这样抓,现在还剩什么?”
“来都来了,抓抓看吧。”
相处了几日,结尘对这几个同伴都有些了解,季平为人圆滑,但没什么坏心眼,田仲、关伯都是标准的老实人,只有这个杜荀,看似高傲,不屑与他人一道,但对自己又有很奇怪的态度。
季平开始和田、关两人说起家中可爱的女儿,几人都露出了慈父般的微笑,田仲道自己的儿子刚到上私塾的年纪,这一趟回去要给他买上两支毛笔。关伯则问若要给妻母带些珠花该买些什么样式。
他们看着一行人中的两个青年,流露出询问的目光。
结尘想了想,说:“不知道,没买过。”
“那你在想什么啊!”三人又转而望向杜荀。
杜荀说:“红的。”
“等于没说啊!”
五个大男人都很郁闷,正在此时,他们经过一处密林,里面幽静非常,草木丛生,无名鸟在枝杈间鸣叫,层叠落叶间草虫爬行,无端生出诡异之感。
结尘抬手有意无意地搭在剑上,几个人仍是说着些什么不着边际的话题,脚步却是往密林中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