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 2)
快来,快来,
同去赏樱花。”
明臻方才想起学校的音乐课上,那位须发皆白的日本老师为他们弹奏日本筝,便是弹的这首曲子,如今用三味线伴奏,别有一种清越灵动的感觉。三人在花树下吃了东西,又静静坐了一会,方才收拾了桌布与残羹起身去上野公园的别处。
日本战国的末代枭雄德川家族的神社与庙邸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明臻走在宽阔的东照宫参道上,参道两畔是无数青铜和石制的灯座。道路尽头便是供奉德川家族的东照宫。神社前有高大的唐门,上面镌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样,明臻凑近来看,却发现这些图样竟都来自中国,不乏许由清溪洗耳、燕昭王千金市骨、竹林七贤醉卧这样的图景。走过唐门便是建制宏伟的东照宫了。三人无意去参拜德川家族,于是只在东照宫之外矗立良久。昔日神圣肃穆、为德川家私邸的庙宇,此刻游人络绎不绝。他们这样渺小的学生,也可一分钱不掏踏在这方本该由将军和武士踏足的土地上。斜阳渐渐西沉,明臻也不由得升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怀古幽思。
之后他们去了陈列馆去。明臻本想近距离看看或许会有的日本画、陶瓷等古物,谁料走入那偌大的陈列馆,置于白布之上的是一些锈迹斑斑的锚、铁链、钢板和炮弹等物,上面还有明显的弹孔。
明臻看不出所以然,便走至展品一旁的说明板上读那些日文,谁知看完他如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般,在这暮春三月暖意融融的□□里都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些锈迹斑斑的残骸,都是镇远舰的一部分。
日本得意洋洋地将那艘铁甲舰拆解开搁在这里,耀武扬威,以甲午之役中战败那个泱泱大国为荣。
明臻失魂落魄地立在原地,从小他便听私塾先生将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这几位忠勇之士的经历。可是那么多讲述,都不如这些残骸给自己的冲击之大。更不用说,这些残骸被陈列在东京游人最密集的地方,被来来往往的小孩、男人、女人、老人围观品评。
清辉和明琛一直在内室看德川幕府的各种遗物,并不知道短短十几分钟明臻内心的翻江倒海。
天色已近黄昏,李清辉担心赶不上电车,于是唤了明臻明琛往出口走,波光粼粼的不忍池和池畔幽深的宽永寺,他们只是远远观望了一眼,便匆匆离去。
明琛十分疲惫,上了电车便靠在明臻的肩膀上沉沉睡去。明臻静静坐了会,方才低声开口,为了避免纠纷,他特地用了中文:“清辉哥,你看到那些锚和铁锁铁链了么?”
李清辉想了想:“似乎是见了一下,没有细看。阿琛说要看德川庆喜的手稿,我便跟他去了。”
明臻低下头:“清辉哥,那些东西是北洋水师的遗物。”
李清辉轻轻拍拍明臻的肩膀,温言道:“自古成王败寇,若是细想,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弱。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不要太纠结于此事了,好好学习罢,惟有在方方面面胜过日本,方可雪今日之耻。”
明臻咬咬牙:“好,我一定要考到日本最好的大学去!学成回国,雪今日之耻!”
……
回到家去,李清辉在厨房里煮饭,明臻帮着在一旁打下手。正在水池中淘涮大米的时候,李清辉突然问:“明臻,你成婚了么?”
明臻吓了一跳,端着盆子的手一滞,吞吞吐吐道:“没有啊,清辉哥怎么了?”
李清辉正在切萝卜和白菜,闻声笑道:“我认识的好多学生都是有了家室,后来又离开新婚妻子来留学的,所以问问你。既然不曾成婚,那你有婚约了吗?”
明臻摇摇头,自嘲道:“我家里不宽裕,阿琛年纪小事事都要人照顾,也没有功名,哪家小姐肯嫁我?”
李清辉笑道:“那也不曾有属意的女子么?”明臻摇摇头。
沉默了半晌,明臻将米沥净,方才开口问道:“清辉哥哥不曾婚娶吗?你这个年纪在我家乡,如果是以前,就是留学之潮未起的时候,孩子都两三岁了。”
李清辉头也不抬地继续切菜:“差点是有的,我父亲的同僚曾想把他女儿嫁我。可惜我不喜欢那个姑娘,又长年不在长沙居住,于是就算了。”
明臻感叹道:“你父亲能接受不喜欢这个理由也是很开明了。当年我母亲嫁我父亲的时候,两人在正式婚礼前面都没见过,哪里轮得到说喜欢不喜欢,父母和媒人觉得合适,那便合适了。父亲待阿母虽礼貌敬重,但终究不甚亲密,阿母身体也不太好,想来便是忧思过重而落下的。”
李清辉正在打鸡蛋,听到他这样说,赞许地笑笑:“我父亲游历过欧美日本,思想也是开明一些。我也觉得是这样,一辈子那么长,找一个仅仅是合适、而非自己一心一意喜欢的人度过,那该多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