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54章 卿勿忧富贵也

第354章 卿勿忧富贵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都已经回关中躺平许久了。

“莘国公鸿胪卿郑元璹出使突厥,被处罗可汗扣下了,朕也把热寒特勤给扣下了,现在和突厥闹的很僵。

朕听说处罗可汗正在召集兵马,随时可能大举南下。

你对此有何安定边疆之策”

“陛下,如果仅从军事上来说,我们现在需要趁胜收复代北,将忻州蔚州朔州云州,这些外长城内诸州都一举夺回,

这样便能拒突厥于长城之外,派将领带兵驻于雁门关外诸城堡,就能限制突厥人南下抄掠,

起码能有个缓冲区,不至于让他们随时能进入太原,深入到我们的平原地带,那是我们的产粮区,也是税赋重地。”

李渊手捏着枚棋子:“如今突厥人驻守太原以北石岭关等,又派儿子郁射设统突厥万人驻马邑,是要硬保刘武周代北之地,奈何”

“处罗可汗继汗位不久,汗国中威望还不够,他想南下,可汗国中支持者并不多,更多的突厥贵族只是想抢掠,想跟我们维持绢马贸易,要保持边市畅通,想要中原的茶酒盐布铁器等,

现在处罗可汗叫的凶,更多的也只是威胁。

朝廷真要出兵代北,他们未必就会死战,也并没有做好准备。”

李渊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如果仅是进攻代北刘武周,倒没什么,可要跟突厥开战,现在还没到时候。”

“那就换一个方法,在太原和楼烦派大将驻守,多贮备些金银布帛,凡代北来降的都丰厚赏赐,一边又派奇兵,经常抄掠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抢掠他们的牛羊,甚至是人口,破坏他们的生产,

则要不了几年,代北将缺粮,马邑等一攻必破。”

刘武周和宋金刚虽逃回去了,可他们的兵马全丧失在中原,尉迟恭、寻相、张万岁、杨伏念都降了。

如果不是突厥护着,只需数千人,就能横扫代北。

皇帝现在态度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既想趁胜一举灭掉刘武周,夺回代北,可又还顾忌突厥,有些投鼠忌器畏手畏脚。

良久,

皇帝将棋子落到棋盘中间,

虽不语,可李逸看明白了,皇帝还是想先拿下洛阳。

攘外先安内。

看来对突厥又得让步了。

这种事情虽然让人觉得憋屈,但李逸也能理解皇帝的心思,只是他仍不赞成。

几天后,

御驾回到长安。

此时,秦王李世民也兵至太原,秦王原本想着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打到马邑,甚至攻下云中。

可一道诏令从长安加急送到。

皇帝令秦王回师虞州收复夏县。

另有秘旨一道给秦王。

秦王看过秘旨后,召彭城王李季真、楼烦郡公李伯远父子入城,然后当众宣布,李季真父子暗中勾结突厥谋反。

直接将两人推出斩首,

又将二人亲信心腹尽皆处死,

两人部下稽胡士众,部份授官职,其余都收缴武器遣散。

同时下令,将许多离石、楼烦稽胡部落,迁移到其它地方,并打散安置。

李季真父子死前破口大骂,骂李渊言而无信,可唐军文武,没有一人替他们求情。

李季真父子是否真的有勾结突厥,有没有谋反,这都不重要的了,也许有,也许没有,但他们此前反复无常,左右横跳,早就埋下了今日的杀身之祸。

如今朝廷收复河东,那自然就要清算他们,刘六儿此前已被李逸所杀,现在就轮到李季真父子了。

李世民处死了李季真这位赐姓封王的稽胡,把并州交给李仲文,便率部南下。

打到此时,其实河东还有一城未收复,那就是夏县。

吕崇茂死后,他的部下仍还在拒守。

隰州总管刘德威被召入朝,授太仆卿,淮阳王李道玄接任隰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仍是晋州总管。

而潞州总管则授给了安康郡公、太府少卿李袭誉,这位也是属籍宗正。

原本这个总管之职应当是王行敏的,可惜他先前杀潞州刺史郭子武,事后被查明,郭子武并没有要投降刘武周,反而是查出郭子武和王行敏原本就有旧仇,两人以前一个是地方官,一个是贼军首领,王行敏无疑有借机公报私仇之意。

皇帝最后处置就是王行敏召回朝仍任左屯卫将军,派李袭誉出任潞州总管。

秦王李世民仍兼蒲州总管,而李逸这个并州总管只是遥领,由李仲文检校并州总管。

代州总管,实际上是又取消了,因为皇帝不打算进攻代州。

石州总管府,前总管李季真被杀,则由西河郡公张纶接任。

蒲晋潞隰石并,河东保持了六个总管府,都隶属于陕东道大行台。

甚至皇帝还特意下了道诏书,潼关以东,河东河南河北,都划归陕东道大行台了。

不过整个河南,现在大唐也就控制着陕州、虢州、熊州和谷州,洛阳北面的怀州,也就剩下几座城堡。

至于河北,也只剩下了幽州李艺和营州邓嵩了。

形势并不容乐观。

幽州燕郡王李艺还是非常能打的,窦建德在这段时间,不服气的又挥兵猛攻幽州,久攻不克,只能撤退笼火城,结果被李艺趁机袭击,斩首五千级。

这个时候,窦建德不仅没好好反思怎么就打不过李艺,反而听信了诸将的谗言,把自己麾下勇冠全军的王伏宝以谋反罪杀了。

其宰相纳言宋正本,苦心劝谏,结果又被窦建德听信谗言一并斩杀。

而在李世民回师南下的时候,

李渊又发了两道诏令。

“显州道行台左仆射杨士林,加封为显州道行台尚书令,进封蔡国公,其长史田瓒授随州总管。”

“东南道行台右仆射、楚王李伏威,进封吴王,拜使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

任命辅公祏为东南道行台左仆射,进封舒国公。”

大唐有了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东南道行台和显州道行台,四个行台。

其中两个,都是归降地方势力。

其中显州道行台尚书令杨士林,其家本世代是蛮族酋长,隋末是鹰扬府校尉,跟刘武周一样都是杀官而据有其郡。后来跟朱粲火拼得胜,率汉水东部四郡向当时的信州总管庐江王李瑗归降,也就是后来的唐、隋几州,这地方位置还是挺重要的。

李渊也是大方的授他行台,只不过地盘不大,兵马也不多,因此虽授行台,可既没赐国姓也没封王。

当然,没赐姓封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居于各方势力中间的杨士林,这两年一直在李密、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等之间暗里往来。

李渊只是暂时还腾不出手来,只能是先尽量安抚着。

尤其是眼下,大唐即将对洛阳王世充发起正式进攻,先拉拢安抚下王世充后方的杨士林就很有必要了。

李逸回到长安,

四下拜访亲友,去李靖家拜访时,才得知李靖因在山南屡次大胜,已被皇帝授通州总管,赐永康县侯。据说皇帝还让使者带了一张亲笔信给李靖,写着‘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卿竭诚尽力,勿忧富贵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