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54章 卿勿忧富贵也

第354章 卿勿忧富贵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354章 卿勿忧富贵也

封德彝一杆笔很是了得,骑在马上一手执卷一手提笔,片刻便草拟好了诏书,进呈天子御览。

皇帝笑道:“你直接念便是。”

“是。”封德彝马上躬腰,手执纸卷念诵起来:“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筰,临制巴渝。

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丘牧,是属懿亲。

右光禄大夫右武侯大将军参旗将军使持节并州总管上柱国晋国公逸,

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已著。可益州道行台左仆射,余如故。”

李渊在辂车点头,“写的好,无逸是朕族子,皇室宗亲,几次统兵,都是战绩着著。”

皇帝起兵之初,就对宗室亲戚寄以厚望的,让建成、世民统左右军,入关称帝后,让齐王镇河东,派女婿段纶镇剑南,

族侄李孝恭、李瑗则经营山南,又派族弟神通经营山东,让孝基守陕州。

让李世民谋划河南。

他自己坐镇长安,统筹全局。

又重用妻族窦氏,母族独孤家等人。

都是自家人,创业之初,自然是更放心可靠。

只是事情并没能按计划那样顺利,比如剑南之地,段纶、窦琎就都经营不好,而山南先是以李瑗为主,授他信州总管,结果一直到武德二年,庐江王李瑗都打不开局面,反而几度形势危急,信州四面被敌围困,萧铣都快要突破夔门,要进军巴蜀。

李渊也只得改换赵郡公李孝恭接任,改信州为夔州,李孝恭一开始也不行,开州蛮屡败唐军,还夺取信州背后的通州。

好在前有硖州老同学许绍顶住了荆州萧铣进攻,后有李靖突然大发神威,老当益壮,屡破开州蛮,收复开州通州等地,稳住了后方。

这才算稳住了山南局面,保住了巴蜀后方。

而李元吉镇太原,李神通经营河北,都是完全失败告终。原镇守陕州的永安王孝基,更是在数次兵败后,最后被杀。

李渊也挺无奈,

他曾经寄以厚望的这些宗室亲戚,除了二郎世民了得,其它人都不行。

反倒是如李逸、道玄、道宗、孝恭等,后来居上,表现出色。

老伙计裴寂更是差点把李渊基业给葬送了,太子在原州,也是没打仗就弄的两万人马逃了一万。

马车行走在关中道路上,

沿途有地方官吏军民提前整修道路,黄土垫道净水洒路,倒也没那么颠簸和尘土飞扬。

李渊让封德彝把诏令交门下省审议,尽快颁下。

“听说你棋下的不错,咱叔侄手谈一局。”

皇帝的辂车很宽敞,也很舒适,只是李逸觉得有点拘束,“只会些皮毛,刚入门的水准。”

“其实我棋下的也一般,臭棋篓子,也就裴寂喜欢哄我开心。”

摆开棋盘,君棋对奕。

李逸的水平还是可以的,但他发现皇帝的水平更高。想想倒也是,下棋很考验眼光格局,得能谋划布局,光走一步看一步是不行的。

李渊开国之君,不管史书再怎么贬低他,但李逸认为李渊水平绝对是中国帝王里的中上水平。

皇帝虽投的胎好,投在八柱国家,可他七岁丧父,他出生时其实李家已经有些衰败了,少年时寄养在姨夫杨坚家。

十来岁给称帝的姨夫做侍卫,此后历任谯歧陇三州刺史,也是得到了锻炼的,在表弟杨广继位后,他又历任荥阳、楼烦两郡太守,后来转殿内少监、卫尉少卿,转为武职。

杨广征高句丽,李渊转运粮草。

天下大乱,李渊开始镇守地方,从镇守弘化郡,知关右诸军事,到山西、河东黜陟讨捕使,再到升右骁卫将军,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李渊的仕途经历相当丰富,官场四十年,相当了得。

堂舅张河都说皇帝是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见人一面,不论贵贱,既能十数年不忘。

这是一个老谋深算,十分有手段的人。

这也是李渊当初虽起兵较晚,可他南下时,不断有人积极主动的投奔他,人还在河东,关中已经有许多支人马拥护他。

进了长安后,各地都有许多隋朝地方官将,前朝贵族支持。

其实看李渊给儿子取的名字,建成、世民,这一看就是很有抱负的。

李逸连输三盘,

不是让,是真下不过,他也只是以前跟着女友学了点,纯业余水平,也就是比马蹄寺慧了和尚强点。

李渊倒是赢的很高兴,“你这棋下的还是很稳的,就是过于保守,进取心不足,”

“臣能在陛

“哈哈哈。”

李渊一高兴,话也多了起来。

“你善守,然后会寻找破绽出击,求稳。这方面倒有几分二郎的样,不过二郎既善守,更善攻。

二郎还敢于冒险,一旦发现机会,就会攻势如火,不断扩大战果。

泾州打薛举父子如此,河东打宋金刚刘武周也是如此,先稳守不出,任他们得意,

可一抓住机会,那就不死不休。

宋金刚三万人马,粮绝退兵,结果一路几百里,被二郎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就没停过,

甚至在潞州长子,他汇合了刘武周,可两万人列阵,照样被二郎一战击破,就如同当初浅水塬之战。

只要在二郎面前露出了破绽,绝没有再逃脱的机会。

我这次子啊,有时猛的让我都有些害怕,觉得他有时太胆大冒险,总担心他出事,可从太原起兵一路走来,他还真就没败过。”

李渊的神情里,对次子其实是充满了赞赏的。

可惜,帝王之家,次子,哪怕是嫡次子,终究还是有些遗憾。

李逸静静的听着,

轮不到他来说什么。

“会弹琵琶吗”

李逸摇头,“臣以前随师傅李真人云游天下,在岭南曾跟东海里来的夷船上的夷人,学过点六弦的木琴,他们称之为吉他,比我们的琴、琵琶都较简单。”

“哦,那回头你定要带吉他来给我演奏几曲。”

“旧吉他已损毁,臣回头找匠人再制作几把,到时为陛下献唱。”

屯营禁军护卫着天子和随驾的百官回长安,

车马如龙。

道路两边的地里,小麦苗生长茂盛,叶片甚至浓绿的发黑,此时的麦子最需雨水,产量高低就看雨水了。

遥想去年这个时候,

他还在雀鼠谷中急行军,正经历李仲文前军覆没的惨败消息带来的不安惶恐。

这一转眼,河东战事平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