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郑芝龙(1 / 2)
第145章 郑芝龙
然而这两样对于彼时的大明而言,的确是能够救命的农作物。
当听到这两样农作物能够亩产万斤,崇祯震惊的眼珠子都快要爆出来了。
作为一名少年天子,崇祯并非后世人所想的那样困于深宫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农事一无所知。
恰恰相反,崇祯很明白亩产万斤的农作物对于百姓、对于大明将会起到怎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听王安说到这两样东西,立刻激动的上窜下跳,“兄长你是说这两样农作物如今在福建广东等沿海有”
王安肯定的点点头,“有肯定是有的,但只有极少量的百姓在耕种,但只要有人在跟踪想要打听也不难。”
“只是这两样作物也许在当地,有不同的名字,你只要记住这两样东西是这样这样的……”
王安接下来详细描述了红薯跟土豆的形状外貌,甚至连他俩的味道都详细解释了一遍。
崇祯立刻回头看了王承恩一眼,王承恩会意,立刻用心地将王安所说一字一句全部记在心中。
说完红薯跟土豆,王安又叹息道:“不过农作物的推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是大明的百姓全都中了毒,无条件相信朝廷的话去耕种红薯跟土豆又能如何,想要收获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人的肚子都还是会饿的,所以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
崇祯赶忙追问,“请兄长指教!”
王安无奈的:“南粮北调!”
彼时虽然全地球都处在小冰河时期的淫威之下,但是相对于大明,整个放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产量却还是要相对好很多。
尤其是暹罗、吕宋等地地处热带,再加上引进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的时间,比之大明还要早一些,所以粮食并不算太缺,甚至可以说相对富裕。
如果大明能够重启海运,直接用海船将东南亚的粮食运到大明北方及辽东地区,不但可以解决粮食危机,而且海运也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只是这样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明初大明的航海技术虽然领先全球,但在明末却已经光辉不再。
而此时的海上马车夫,则是荷兰等欧州各国掌握霸权。
如吕宋等粮食大国,此时更是掌握在西班牙等红毛恶鬼的手上。
不过好消息是,这些番邦蛮夷认钱不认人,只要给银子他们连老妈都可以卖。
然而大明没有足够的海船,也没有足够维持海上航行保证安全的力量。
所以南粮北调看似简单,但却极难。
眼见崇祯眉头紧皱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王安噗嗤笑了一声,道:“真是拿你这小老弟没有办法,也许有件消息能让伱开心一些。”
崇祯闻言立刻喜上眉梢,连连追问道:“兄长既然如此说,必定有了办法”
王安哈哈一笑,道:“不过是你我二人说着玩罢了,你我远在江湖不在庙堂之上,说了又能如何呢,不过闲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