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土豆红薯(1 / 2)
第144章 土豆红薯
地多的人多交,地少的人少交。
对于废除辽饷,崇祯倒是没有多少意见,要是在以前当然不可能。
但如今,崇祯手握上千万两白银,更有山陕两地盐商,就像两张大额银票,随时等着崇祯去取,百姓的这几百万两辽饷,如今多少有些看不上了。
至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从真身为大明皇帝自然资之甚深,当然明白这是一条很好的税制。
只是爷爷万历亲手废除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这就导致崇祯皇帝即便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税制,也不敢轻易启用。
因为这就代表着,崇祯否定了万历。
在封建社会,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明,孙子亲手推翻爷爷的决定,多少有些大不孝,容易为天下人所指摘。
然而这一点遭到了王安的嘲笑:“如果大明都完了,还要名声做什么”
“难道不孝子的名号,会比亡国之君更好听吗”
崇祯浑身一抖,顿时感觉茅塞顿开。
是啊,如果连国家都灭亡了,还去纠结那可笑的孝道和虚名又有什么意义
一条鞭法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张居正在位期间才推行了几年,便能每年给朝廷结余白银四百万两。
然而有一点崇祯却并不是太明白,看,向王安问道:“这一条鞭法我知道,那怎么又是摊丁入亩呢”
王安解释道:“所谓的摊丁入亩,也就是废除丁银,俗称的人头税。”
“将人头税平摊到田亩之中,不再单独额外征收。”
其实说起来就跟辽饷一样,根据大明的人口多少,将原本预计征收的丁银平摊到天下田亩之中,从而在不额外征收丁银的情况下,既能完成原定的税收,又不加重底层百姓的负担。
试想,一个拥有千亩良田的地主,与一个靠给地主种地为生的佃农所交的人头税是一样的,这对于百姓来说何尝不是沉重的负担
而摊丁入亩之后,原本应该由底层贫农所承担的赋税,就会通过田地平摊给地主。
这些地主都是真正的有钱人,只要朝廷狠下心,不存在收不到银子的情况。
而原本的那些贫农,本来就交不起赋税,甚至有不少被赋税逼的家破人亡,这一下确实多少可以喘口气了。
虽然无法改变明末天灾人祸的大环境,但是至少给了百姓一个希望,不至于让他们立刻就要加入起义军,反抗朝廷,从而给了朝廷缓冲的时间。
崇祯一听王安解释摊丁入亩,立刻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兄长果真神人也,依我看这摊丁入亩竟然不输给张元辅的一条鞭法!”
“嘿嘿……”王安尬笑了两声,有些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