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旧年(一)(2 / 2)
父亲是死士,没有死士活用的道理,王上当年耗费多少心力她已经无从知晓了,只知道等父亲出来已经是半年后。
因为唐军退兵,夏文王带人回了东京,似乎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的,只有当年的太子还记挂着唐国牢狱之中,化解了这次危机真正的功臣。
从前,白翎看过去的事情,总觉得像是传奇话本之中的故事,多惊险归多惊险,却难免有后人添油加醋的成分,而父亲和王上所谓的君臣情谊,也不过是演给外人看的罢了。
在如今看来,当时的情况只比他想象中更糟糕,更惊心动魄。
白翎多少有点迷茫,自己怀疑王上,其实更多的是觉得,只有王上能够逼迫父亲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自己本身会不会就低估了王上与父亲之间的情谊。
比起君臣之谊,白翎看到这儿倒是更觉得他们像是兄弟。
定远军的组建在文王回来之后并没有那么顺利,本朝对私自养府兵的事情及其敏感,大约是前朝覆灭就是因为各州牧的权利过大,并且有了招兵的权利,所以哪怕是王族的侯爷,也只准许养五百府兵,让一个异性侯爵养一支以他的封号命名的军队,亲自训练亲自带兵,甚至粮草靡费都自己出,无疑是超出了文王的忍耐限度。
白翎本以为,王上当年会一力保下这支军队,也是为了给自己日后争位留一张底牌。但说不定王上当时也未必没有一两分真心,想保住这支定远军的吧。
最后的结果是,定远军依然是夏军之中的一支,由兵部配给,不过操练领军都由定远侯府来操练,但出兵依然要上报兵部,并且不许在无诏的情况下妄动。
这样一套下来,定远军只算是保留了一个名头和编制罢了,也是两方妥协的产物。
但只要这个名头和编制留了下来,王上便大有文章可做,当年王上在朝堂上拉扯,后来的定远军几乎外人插不进手去,外加上兵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权,和收回被唐国攻占失地的迫切要求,内外之下,定远军俨然成了父亲和太子的私军,就连说起定远军,也几乎是与夏军分开的,导致朝野中对此事不满的人多的是。
父亲并不是张扬的性子,也有部下劝父亲,就算想要手握兵权,也要徐徐图之,如此张狂怕是容易当了太子的挡箭牌,届时若是太子出了事情,只怕他一定会成为被太子推到前面去吸引火力的那个。
同样,太子府上的幕僚也不是没有劝过,就算定远侯真的是铁“太子党”,谁能保证以后呢,谁又能保证一个手握兵权又有从龙之功的重臣,会不会真的起了别的心思呢?
但二人几乎回的都是:我信振恒\/殿下,不必多言。
旧年杳杳,去者云云。
白翎想象不出来,君臣信任至此,恐怕也没有什么挑唆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