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旧年(一)(1 / 2)
当时没人想到定远军会成为夏军之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甚至都没想到他们能守住东京城。
白翎甚至不敢抚摸那张脆弱的纸张,生怕那张纸被她翻两下就碎了,虚空中抚摸过那一个个名字,仿佛那场战争在自己的眼前再现了似的。
京城的达官贵人们早就跑了,被留在京城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或者是穷人,他们不知道建军令是什么东西,兴许也不认识定远侯和太子殿下,但只知道有两个“贵人”也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守城,于是他们就愿意在这张纸上签下生死状。
在白翎的印象之中,夏国人大部分是重利而市侩的,东京城是繁华而脆弱的,白翎很难想象在曾经的东京,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父亲在城外驻守,而当时的太子,如今的夏王在城内安定人心,每日与城中百姓同吃同住,彼时正是春季,众人自发地拆了屋子来给军中送柴火,尽管东京城岌岌可危,竟然没有哄抢骚乱,太子仿若定海神针一般。
而夏王与父亲之间有时靠书信联系,书信中的夏王显然就没有那么沉稳了,他总是在书信中问父亲的情况,缺不缺兵器,缺不缺粮草,并且明确地表示其实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过是强撑着罢了。这些信件的字迹大多模糊了,白翎一开始也几乎不敢相信这种口吻会是王上,后来对比着王上批的奏折,字迹倒是没变太多,才敢确认这是多年前还是太子的王上的亲笔。
父亲的风格倒依然是一如既往,除了真的缺少什么,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甚至很少回复,白翎怀疑大部分父亲的回信应该是在王上那里,或者就没有多少回信。唯有回复王上在信中开始怀疑自己,觉得绝望的一封信,父亲只回了寥寥几个字:此剑是我,他日城破,我与殿下一起死。
这只是一封信,想必随着信而去的还有父亲的一把剑。
好像也不是什么安慰的话,但那之后再没见王上说过什么绝望灰心了。
也有一次,大约是为了商议事情,二人见面,因为冷得受不了,又没有柴火,王上索性脱了身上的蟒袍丢进火中烤红薯吃,又被父亲说教了好久。
白翎会心一笑。
随后第一波唐军到达,王上在守城之战中受伤,虽然击退了唐军,但东京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唐军援军将至,未必守得住下一次,下下次,如今都在东京城底下了,那边都是倾尽全力。父亲索性破釜沉舟,去深入敌营,将剑架在亲征的唐王的脖子上,逼着他退兵。
白翎本来以为这种事情是当年王上与父亲共同想出来的,但如今看这些信件中却不是这样,父亲虽然提了一句,如今已经毫无退路,只有拼命一搏。就收到了王上连着好几封来信,劝他别做傻事。
而父亲逼迫唐王退兵后,被唐王扣在了那里,父亲显然是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那之后王上不顾自己身受重伤,几次想要披甲,亲自去敌营救他,结果被人死死拦了下来,冷静下来后,夜以继日地准备同唐军谈判,这一段因为没有书信,所以白翎也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看到这种事情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