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尴尬得脱下了面罩(1 / 2)
说到构图和色彩,一般情况下,摄影师比导演强,而画家又比摄影师强。
原因很简单,就是业务范围越来越窄,技艺自然就容易专注精深。
导演考虑的东西最多,但摄影出身的导演,不管故事讲的怎么样,至少镜头画面看起来非常美。
典型例子就是张国师,摄影出身,在画面上真是审美独特,讲故事能力倒常常令人诟病。
不是因为讲得不好,而是因为讲得不够别人期望的那么好。
但国师大人也是很有心气和追求的,不断的拍摄不同类型的片子,求新求变,还在不停的学习积累。
观众都能在新的电影里面看到国师大人的那种努力。不管怎么样,一直都在“涨片”,实在是令人佩服的,当得起大师二字。
林佑现在虽然是个落榜的美术生,但好歹有这么多年的专业学习,基础当然是扎实的。
现在他审美也不缺,也不会像之前被导师评价“矫揉造作,没有生气”,“精致细腻,但显得死板”。
这个评论他现在听起来都毛骨悚然,真.落榜美术生!
之前他做练习时,画过风格派和结构主义的东西,被张长胜看到后,惊为天人。模仿的话,他至少能分辨出好坏来,知道该找什么样的东西下手。
导演的视听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影像,声音和剪辑三方面。
影像上,林佑只需要强化动态和调度的方面,声音可以搬运,甚至还能移花接木的二次创作一番;剪辑也能照抄;所以看起来需要努力攻克的东西不算很多。
加上如今宽松的时间和投资,他和李弥花了一周,拍了个几分钟的短片给柯琦师兄看。
不然柯师兄都要跳瀑布抗议了——你们这是野外带薪写生来了吗?
开头用的是黄昏下七名队员的远景镜头,林佑的美术没白学,而且他还有一个经典的参考对象:《边境杀手》里,黄昏的夕阳下,军事人员靠近目标的那一幕;还有就是太阳完全落于地坪线下之下,黑色的大地、黄蓝渐变的天穹,行动人员和云的剪影浮于天地之间,实在太美了。
小金人最佳摄影提名迪金斯,给人一个摄影就能撑起一部电影的错觉。
这么好的榜样,还能不照搬过来?
然后就是这群雇佣兵的战斗场面,几乎全是手持的晃动,大段的跟拍被剪辑到各机位的片段之中,尤其是中间还有几个画龙点睛的第一人称视觉。
看得柯琦头皮发麻:现在的一年级新生,噢,不,现在的新导演实在是太不可爱了。
电影居然还能这么拍!
至于真实的爆炸场面和冷静到冷酷的战斗呈现,简直就是完全打开了柯师兄的新世界大门,让他忍不住想跑回公司,给老板跪下说一句:“老板,我想拍电影。”
现在的电影战斗场面很有点舞台剧的风格,枪手端着机枪秀造型,基本的战术动作都没有;爆炸场面热火朝天,导演喜欢用汽油制造夸张的火焰,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感。
林佑则尽量还原真正的战斗场面,没几个冒火的,一般炸了就是光一闪就听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