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话 教训与且瞧(1 / 2)
“谨慎?”
宋太尉似是听到什么好笑的话一般,冷嗤一声开口:
“周内监此言差矣。lnwows事关大周百姓生死,江山安危,莫说只是有备无患,便是谨慎过头也不为过。更何况,如今这场大雪与往里不同,大家有目共睹,周内监这般粉饰,到底是何居心?”
今天周帝脸黑了一整天,导致御书房下下皆提心吊胆,这眼看着终于熬到晚,待陛下就寝之后众人便可稍稍缓一口气儿,谁知道宋辰时偏巧在这个时候来了?
作为最近周帝之人,周恒自是盼着宋辰时莫要惹恼自家主子,所以言语之间总是想着法子绕过宋辰时的晦气之言,盼着他能说点好听的,别再今日皇帝心情不佳的时候再来添一把武奏请防灾的折子,更是下令严禁朝野下,从百官到民间商户,所有人都不得防范这天赐之雪,违令者满门抄斩。
彼时,国舅孙烨虽商户出身,却也是贤良仁善之辈,因不忍看百姓受灾,暗中送粮送炭火接济百姓,更是着人帮百姓们加固房屋。
谁曾想此事却被人捅到了齐幽帝跟前,在宠妃与术士的挑拨之下,幽帝大怒,着人将国舅孙烨当街乱棍打死以儆效尤,更是如先前下令之言,抄了孙家满门,甚至连深宫之中不受宠的孙皇后也不曾放过。
此举一出,惹得朝野愤然,纵使大灾当前,仍有不少人揭竿而起,誓要推翻幽帝统治。
最终,周幽帝的弟弟靖安王带领府军闯入皇宫,斩杀周帝与宠妃和妖言惑众的术士,覆灭了幽帝的统治。
据传,当时靖安王所带府兵只有百余众,内廷侍卫加京畿防守却有千余人,但当众人得知靖安王来意之后,却是极其默契的大开宫门,将靖安王迎了进来。
一场宫变,除却死了周幽帝和妖女术士三人之外,竟是无一伤亡,可谓兵不血刃。
后来,靖安王即位,纵然举一国之力赈灾,大齐却仍旧元气大伤,再加幽帝几年亏败,使得大齐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恢复过来,导致大金在那时趁虚而入,连夺大齐六座城池。
尽管后来这些城池逐渐被靖安王收复,但因为景明六年齐幽帝的不作为而对大齐造成的元气损伤,却让靖安王花了足足七年才完全救回。
也正是因此,齐幽帝成为臭名昭著的昏君,亦成为举国下的唾弃之辈,到朝中百官,下至学语小儿,都知其荒唐之事,可谓百年来昏君之首。
然而如今宋辰时却偏巧不巧,拿景明六年的那场大雪来作比,这听在旁人耳中,简直无异于是将周帝与齐幽帝那个昏君等同,如何能不让周恒尖声斥责?不让周帝怒火中烧?
-
“陛下仁德,齐幽帝那样的昏聩之君自然不能与您相提并论,微臣言此,只是想奏请陛下早做防范。不然失了先机,总归是百姓之灾,大周之难。”
宋辰时终于跪了下来,说出的话亦是字字恳切。
可对于帝王来说,仅有恳切却远远不够。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们信,或者不信。
相较于齐幽帝而言,周帝固然是明君,甚至相比于历史的很多帝王,周帝这个皇帝做的也并不输半分。
但决策的明君,却并非等同于情绪的智者。
当宋辰时提及齐幽帝的时候,便注定了会引起帝王之怒。
这在来时路,他早已有所预感。
可他却仍旧在谏言无果之下说了出来。
-
“呵。”
沉寂的御书房内传出一声笑,“百姓之灾,大周之难。”
周帝双眼幽深看着跪在下方的男子,面的笑意森寒入骨:
“宋太尉的意思,是自己的决断,比朕更为英明,唯有你方是百姓之福,大周之幸了?”
“啪——”
听到这诛心之言,旁观的周内监手中捧着的瓷碗掉在地摔成碎片,吓得他霎时魂飞魄散般跪在地,手更是不小心按在了碎片之,扎的呲牙咧嘴。
然而不管多疼,他却一点也不敢叫出来,甚至还得为自己的失手告罪:
“陛下息怒,老奴不是有意,陛下饶命……”
然而御座之的帝王却一点也没有理会的意思,那一双眼睛,依旧如先前那般,似笑非笑地看着跪在自己下方的臣子。
-
“微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