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学说(1 / 2)
“葬礼啊,之前我就说过了,娱乐圈里经常举办葬礼。
说是葬礼,其实是一场大秀,每当一个名人去世,都会有不少的人跳出来说他跟这个名人多么多么的熟悉,这个名人跟他的关系多么多么的好——哪怕是仇人。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猎物在哪里,猛兽们就在哪里。这些沽名钓誉的猛兽遍地漫步,寻找可以吞吃的食物。
在这个充满财富和诱惑的圈子里,这是一场戏,而且是无限延伸的悲喜剧。您可以看到一个女明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对死者多么多么的想念,她跟死者的关系多么多么的好,多么多么的亲密,接下来她却在葬礼上不小心笑了出来。
你也有可能看到对于死者全心全意的妻子,因为一个诬陷的举止就被网友喷成了筛子。
也有可能死者忠心耿耿的丈夫(读者注意,没有说这两个死者是同一个,你们不要误解了)在葬礼上痛哭流涕,葬礼结束之后就立马去夜总会放浪形态,两眼迷离,将和自己相处几十年的死者完全忘记。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残酷之处,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圈子里面,一切都被放大了,更加的夸张,更加的滑稽。
当你进入这个圈子,你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你就算抽根烟都会有记者跟着拍,你不能随地吐痰,因为你是道德的标杆,你不能喝酒,你要有良好的道德举止。
久而久之你的人格会开始扭曲,你变成了两个自己,一个是在镜头前的自己,另外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在镜头前你为了做一个模范名人,为了发挥社会影响力,你就会装作一个好人。但是你的另外一个自己会将你的一切负面情绪全盘接收,变得无比黑暗。
因为你的社会地位,因为你的收入,很多人都会装作跟你很熟,随之而来的代价就是当你去世时,你会被他们消费,你会成为一出给全世界观看的大戏。
我们没有立场,我们都是活在屏幕上的人,所以我们就如同我们的角色一样随便变换。你今天可以给我100万叫我骂这个人,明天可以给我200万,叫我夸这个人,一切都是利益的驱使。
当我们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也会被媒体当做消费的盛宴。他们可以从各种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人生,他们可以无数次的把我们拽出来炒作。身边的人也不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同样会消费我们。
我很悲观,因为我经历过太多的生离死别。你现在知道了吗?何茗。”
我儿时的偶像,著名的大帅哥凌越转过头来看着我,我跟他现在坐在酒吧中。他很紧张,我能够看到了他的坐立不安,他很害怕未知,他受到了威胁,但是他依旧跟我讲葬礼的故事。
“葬礼有多种多样的,我喜欢给娱乐圈的人办红白事,并不是我喜欢结婚或者死亡,而是喜欢观察典礼上的人。我喜欢交际,大家都说我太圆滑了,可是我就是喜欢社交,喜欢和人交往,我沉迷于这种感觉,这些话我没有跟记者说过,我今天特地跟你说,因为你和吴明曦之间的关系,我信任吴明曦,我也信任你。四舍五入,我们两个也应该互相信任,她本来也没有几个可以信任的友人,我想你也没有太多的好友。葬礼还有很多,我再说一遍,葬礼有很多,有一些是与众不同的,我还记得方懋的葬礼,记者居然想要跑进来拍摄方懋的尸体,被吴明曦开着车追了出去,撞了他的车。对于娱乐记者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道德,道德只是用来给他们粉饰的工具而已,娱乐记者根本没有什么良心。
那次葬礼可以说的上是一地鸡毛,相当的混乱,就是因为这个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