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无形处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无形处(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问:你在笔记中提到许多关于佛教的神奇传说,关于虚老和尚弟子自化的经历具体是怎么说的?

答:大致是这样的。虚老和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云南大理修寺庙时,有一个落难的中年农民投奔寺庙,想当和尚,由于他不识字,庙里无法收他。他向虚老求情:我是一个苦恼的人,原先家里的地没有了,现在无法生存,就想到庙里找个饭吃。虚老答应给他在庙边山坡上种菜,除了给庙里交一些蔬菜,还可以自己吃。后来,他老婆及娘家人也来投奔他来了,在虚老的关心下,庙里也同意他们留下。有一次,他找到虚老想学佛。虚老看他不识字,无法念经听法,就教他一个“一心念佛”的法门,他得法后,除了睡觉吃饭,干什么事都在念佛。后来,虚老看他差不多了,就叫他出去游方。过了几年后,虚老在昆明修庙,他又找来了,虚老问他,参方参得怎么样,他回答,不过如此。他说:听说师父在此修庙,我赶来帮忙,我别的没有,有把子力气,也好亲近师父。庙子快修好时,有天晚上,他一人来到虚老房间,流着泪说:师父,我要走了,不知道我走后,谁来服侍师父。虚老明白他的意思,叫他安心地走,师父还有任务未了,别担心。当天晚上,他一个人抱着一捆桔杆,跑到后山上点:心比天高。所以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永恒的真心即是佛心。这一点,可以用来推导灵魂是否永恒的话题。如果你的灵魂与真心相吻合,那么灵魂是可以永恒的,真心永不灭。

问:虽然我从理论上理解物质的本质是空的解释,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理解空?难道我们生活在真空中?

答:本质的空的理解有点哲学意味,且让我举例说明。比如,你有一台电脑,那么,它的组成部分,你可以称为屏幕、芯片、电源、总线、贮存器等,但任拿其中一个零件,你都无法称之为电脑。电脑是个组合体,没有自己本质的存在,因为你找不到它的本质在哪里。拿掉任何其中一部分,这个电脑就无法正常工作,也就难以称得上是电脑,说明,它即使有本质,也是暂时的,会坏的,这种不固定、不永恒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空。

但是电脑已经组成,只要它能够正常工作,我们就称之为电脑,那么,我们是不是说,电脑的本质就是它的功能呢?那么,功能是一种物质吗?它虽然要靠物质来实现并影响物质,但功能确实不是一种物质。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但我们生活所在的物质世界,包括我们自身,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生灭之中,这就是空。

再拿人举例,你叫二娃,从小到大都叫二娃,但今天的你与十岁时的你大不相同了,物质上细胞上完全变化了,即使dna没变化,也总是要死的,死去后,你还叫二娃。谁是这个二娃的本质?是你的名字?肯定不是;是你的物质身体,也肯定不是。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的思想。但是你的思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随时变化的,并且塑造你思想的是你受的教育、你的经历和你灵机一动的动机等,是极不固定的,所以结果就是:你没有本质。如果有,只能叫“空”。当然,我们讨论空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本质并不存在于语言之中。佛教给了我们希望,心可以感受空。

问:佛教所说的因果,给我的感觉就是,人是不自由的,完全受因果控制,那么,学不学佛又有什么区别呢?

答:这个问题就像我当年学算命一样,既然命运是注定的,那么算命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命运是变化的,那么,怎么算得准呢?其实,佛教恰恰给了人们巨大的希望,因为佛教强调心的作用。动机改变,因果就自然改变,而且,学佛的目的不是要你找出一个新的东西,只需要你发现自己的真心就行了。

自己的心就在那里,随时可以改变,这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巨大机会,难道这不是最大的自由吗?我们要知道,佛修行的动机是为了解除烦恼,针对的目的是心。他在菩提树下悟道后的第一句话:“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流转,不能证得”。所以,他所得的结果也是心,难道这不是天下最容易最直接的改变命运的方法吗?

问:真有天界和地狱吗?

答:在佛的本体世界里,没有相对概念。但在我们的世俗认知中,相对概念无所不在。天界和地狱就存在于我们世俗的理解之中,就像高兴与悲伤一样,我们对世界的体验随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热恋中的人会把东施看成美女,一个失恋的人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他,这两种人就分别存在于其自心中的天界和地狱。当然,这只是个比方,如果客观地看,世界就是那样,你的心不起波澜,世界就没有改变。

请你猜个迷: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问: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问你,像我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正确生活?应该如何认识真理?如何趋利避害?应该如何把握缘分?应该如何家庭幸福?应该如何事业有成?应该如何健康长寿?应该如何建立功勋?应该如何看待死亡?应该如何投奔来生?应该如何体验法喜?应该如何睹得“明星”?

答:你该怎么办,取决于你想怎么办。

问:我想知道具体的答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