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1 / 2)
这么想着,王贵召脱掉外衣外裤就钻进了被窝里,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睡着了。
再等睁眼时外面的天已经很黑了,他被应晴叫醒后下楼吃了顿晚饭,又去洗了个热水澡,再次美美的睡了过去。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号,菜市场已经收摊了,但超市还开着门。
因为姜景东身体的原因,他们这次也没准备什么年货,再加上不清楚应晴和王贵召的口味,所以只买了点菜和肉。王贵召和应晴没什么意见,王梅花就打算让他们再去置办点东西,比如面粉和猪肉鸡蛋。
只不过现在这个时候买猪肉实在是有点贵了,所以应晴就提议还是吃鸡蛋韭菜的吧,放点干虾仁提提味就好了,大家也都爱吃。
这个口味果不其然得到了全票通过,王贵召第一次来申城,打算出去逛逛,应晴自己一个人不敢出门,更不敢带着王贵召人生地不熟的随便走,所以这次出去的小队伍就变成了王梅花,王荣国和王贵召。
他们一走,只能留下三个人在家里干瞪眼。
早晨天光乍破,远方清亮一片。
王梅花出门的时候还挺高兴,跟王荣国笑呵呵道:“他们父子俩也能说说话了。”
王荣国微微点头,“估计是。”
王梅花突然幽幽地说道:“只是这个年过完了又要分开了。”
因为有老人小孩在,王荣国特意放缓了步伐,他脚步微微一顿,望着王梅花,忍不住道:“姜仲可以不用跟我走的。”
王梅花说道:“不跟你走,过些日子等他在家闲得长毛了,又得出去作孽了。我比你了解他,这孩子是个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估计过几个月又能添出其他事来。咱们昨天也是说好的,就让他去你那里学学手艺,日后要是我们不在了,管不了他了,也能养活自己。”
王荣国没说话,也不知道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另一边一直竖起耳朵偷听的王贵召眉毛一挑,姜仲要跟他们去京城了?
那两位老人家谁来照顾?
小洋房所在的这个街道上冷清得很,每家每户只是在门口贴了春联,走在路上半天看不见个人头,等出了这条街拐个弯进了大马路,这才是个新天地。
这边是商业街,那便是居民楼,这个时候出来置办年货的年轻人也不少,街上还有两三个摊位是卖春联和福字的,有个摊位上一位老人正在用毛笔字写春联,用黑色的,也有金粉的,来看热闹的和来买春联的人也不少。再往前看去,饭馆几乎都关门了,除了本地的一家早餐店还开着门。烟囱上冒着袅袅的白气,来排队的人长长的排到了卖春联的旁边。从这家早餐铺出来的人手上都提着几个白色的塑料袋,袋子上蒙了一层雾气,里面的东西看起来又香又烫,要是吃进去一定幸福极了。
虽然不少商铺关门了,但是街头街尾两家超市还开着门,不知为何临近春节的时候超市里的人就格外的多。两家超市平时又有竞争关系,到了最近几天也不约而同的调高了鸡蛋的价格,由刚开始的不到两元变成了两点三元。
王梅花平时不怎么逛超市,但偶尔也会去买点东西,于是带着父子二人去了街尾的那家超市。
这个超市还算大,有两层,第一眼看过去这第一层似乎是卖吃食的。
四个收银台忙得热火朝天,前来结账的顾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轻群体,还有不少是成双成对的情侣,也有的是一家三口出来置办年货的,小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超市里还放着恭祝新年的歌曲,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
几个人拿着篮子,王贵召好奇地在这家超市里看来看去,时不时步伐还跟超市里的歌曲踩了点。他还
没有见过两千年的超市是什么样子的,也有很多年没有去过超市了。上辈子丧尸大潮退去后,人类重新构建好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模式,创造出了一种不太相同的社会。至少出门买菜这件事,有机械人可以为他代做。
买完东西,因为个子矮,王贵召只能垫脚去看哪个收银台人数比较少,结果每个收银台前都大排长龙,他们只能随便找了一个来排队。
王梅花的脚不太好,从他们那条街出来,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出了那条大马路,再加上买菜的这么一会,已经有些累了。她被王荣国扶着,在原地微微喘了口气。
王荣国说道:“姜仲走了你们怎么买菜,怎么照顾自己?”
王梅花连忙起身,仿佛自己已经不累了,她说道:“不碍事,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晓得。”
王荣国皱了皱眉,“不行,太胡闹了,现在姑父做了手术,身体还要调养一段时间,不能让他现在就走。”
王梅花有点生气了,“那你回去跟你大姑父说去。”
王荣国叹了口气,刚想说话的时候却被人给打断了,新来排队的人一脸惊讶地对他说道:“这么巧?”
王荣国也惊讶地看了过去,“是挺巧啊。”
这人正是在火车上跟自己家人搭话的男学生,他旁边站着的是另一个看书的学生,两个人买了许多东西,满满两大篮子。
男学生低头对王贵召笑眯眯道:“小弟弟,我们又见面啦。”
王贵召也不觉笑道:“哥哥好,你们也是来买年货的么?”
男学生点了点头,摸了摸王贵召的脑袋,又冲着王梅花微微一笑:“阿姨好。”
“这是?”王梅花问道。
队伍少了一个人,龟速移动了一下,王荣国往前走了一小步说道:“这两位是我们在火车上遇到的大学生,没想到在这儿又碰上了。”
王梅花看了两位学生一眼,笑道:“大学生好,大学生好啊。”
男学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对了,还没自我介绍呢,我叫程夫,他是陶然,真没想到在这儿还能碰上,也真是有缘了。”
王贵召听见这话,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只是盯着两个学生有些出神,没听到王荣国在那边说了些什么。
排队的时间很长,几个人又不熟,所以也没有深入交流,只是简短的寒暄几句后就不聊了。
倒是程夫和陶然两个人小声的在后面聊些什么,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一直到结完账,王荣国才对着程夫两人微微点头,示意先走了。
程夫也热情地挥了挥手,跟王贵召笑眯眯道:“弟弟拜拜。”
回去的路上,王荣国提着两大袋子的东西,王梅花牵着王贵召,慢慢地往回走。虽然速度已经很慢了,但是王梅花还是觉得脚有些疼,好不容易从大马路上走了回来,进了她们家这条街,但王梅花实在是走不动了,她身上有些没劲,便靠在路边栏杆上休息了一下,喘气道:“没事,就是前阵子累的,等休息过来就好了。”
王荣国知道王梅花这么说的用意何在,可他大姑越是这么说,他就越不想带姜仲走。他看着这一片洋房,心想快到家了也不着急,于是陪着王梅花休息了一会。
太阳高高升起,为冬日里的人们带来珍贵的温暖。
等三个人刚要出发的时候,有两个人提着四袋东西从后面走过。
“这么巧?”程夫惊讶道,“阿姨,你们也住在这里?”
王贵召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还能遇上,不免有些惊讶。几个人又说说笑笑走了一段路,程夫站在一家小洋房前动了
动手里的购物袋说道:“我家就住在这里,父母还等我拿东西回去呢,那小王哥、阿姨,我们就先进去了。”
王梅花“哎呀”一声,右手指向街头方向说道:“我家也就在前面,还真的是很近呢,怎么以前没有遇到过你们。”
程夫的视线跟了过去,他也看不清到底哪个房子是王梅花的住处,于是笑笑说:“我们是高中时才搬过来的,上了大学后一年才回来一两次,也不难怪没遇上,就算是遇上了也不认识呀。”
王梅花捂嘴一笑,“是,还真是缘分。”
告别后,几个人分别回了家,王荣国看着一旁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陶然也跟着走了进去,没等他说话,王梅花就开口说道:“这两个同学关系也太好了,过年还要来陪他买东西。”
王荣国牵着王梅花往前走,粗黑的眉毛一挑,“这有什么的,年轻人都这样。”
王贵召心想,年轻人还真没多少都这样的。
回家后,应晴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姜仲也坐在一旁嗑瓜子,只有姜景东一个人身上披着毯子,似乎靠在单人沙发上睡着了,他的脸上还挂着眼镜,连王梅花几人回来了都没把他吵醒。
“妈——”姜仲放下瓜子,起身喊了一声,嘴里的话被王梅花拦了下来,她轻悄悄地走到姜景东的旁边,伸手温柔地将他脸上的眼镜摘了下来,“小声点,你爸睡觉呢。”
姜仲瘪着嘴,把剩下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王梅花坐在应晴旁边,似乎也不想听姜仲把话给说完。她一把将鞋挣脱了下来,舒爽地出了口气,开始小声地使唤姜仲,“去,跟你哥到厨房忙活去。”
姜仲看了眼他爸,又看了眼应晴,最终还是点点头。他拿着茶几一个购物袋就要往二楼上走,却被王梅花一把拽住了手,“跟你爸在家说话了吗?”
姜仲讪讪地摇了摇头。
王梅花松开手,轻轻叹了口气,“急不得,急不得啊。”
应晴在旁边宽慰道:“父子俩哪儿有隔夜仇。”
姜仲起来了,王贵召就替补了他位置,和应晴一起看起了电视剧。
除夕夜的前两天总是有些难熬的,总让人在心底里期盼着赶紧到年三十儿,不仅可以跟家人在一起聚餐,还能放鞭炮看烟花,对着电视机上的小品笑得合不拢嘴。王贵召心想这还是自己重生后过得第一个春节,于是心里也隐隐的有些期待。只不过你好像越在意时间,时间就流淌的越慢,似乎要跟你作对一般。
王贵召把剩下一点寒假作业给写完,下楼看了会电视,应晴和王梅花织毛衣,他就负责在两个胳膊上缠着毛线。应晴织毛衣的技术没有王梅花好,王梅花就教她如何织不同颜色或者是不同样式的毛衣,应晴也学得津津有味,每天过的都挺充实。
倒是王贵召有些无聊了,姜景东见王贵召没事可做,就带他去书房,让他挑几本书看。
姜仲说道:“爸,他年纪这么小哪儿看得懂。”
姜景东冷冰冰地说道:“你以为谁都像你小时候一样。”
姜仲吃了个鳖,面色涨红,也不说话了。
王梅花看了只能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
二楼有四间屋子,其中专门有一间是给姜景东做书房用的,里面一半的书都是原先屋主的,另一半是姜景东自己这些年来的存货。王贵召推门进去,看着满满当当的书柜,发出了惊异的声音——他还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存书,几乎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了。
姜景东看到王贵召惊讶的模样心里隐隐有些骄傲,他说道:“喜欢看哪本你就拿吧,要是有不懂的就问我。“
王
贵召往前走了几步,看着满柜子的书心情有些波动,书籍对于人类来说是凝结于文字之中的智慧,是可以表达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他小时候挺喜欢看一些杂七杂八的书,但长大了反而没什么机会了。
按着自己的身高,他先看了自己拿书最为方便的那一排,姜景东看到他的手伸了过去就解释道:“这一排都是苏联作品,对你来讲或许有些深奥了。”
王贵召点点头,知道姑爷这话说的还是挺给他一个小孩留面子的。他就装作好奇的模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有几本王贵召喜欢的书,可现在姜景东在,他也不好去拿。
这一排最显眼的有《后来发生了战争》、《毁灭》、《水泥》以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几本著作。
有了书看日子过得就更快了,除夕夜这天王荣国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王梅花和应晴和馅儿擀饺子皮,几个人其乐融融地包了两百多个小饺子。他们家包得饺子很小,应晴刚来的时候很是不习惯这种一口一个的小饺子,可这些年来也习惯了。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王贵召这次拿了两百块的压岁钱,在大年初七时一行人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车。
王贵召背着自己的书包,看着跟着他们一起来的姜仲,嘴角直抽抽。
“我还没去过京城。”姜仲没话找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