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六章 粮荒

第四十六章 粮荒(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自春秋起,始有世家之说,自有世家起,世家便和朝廷还有权势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利益攸关。

有如东晋衣冠南渡,王与马共天下,世家让王权生,也有如韩赵魏三家分晋,代其国祚,世家让王权亡,反之亦然,南朝世家之兴亡盛衰便是明证。

世家和王权,既是相生,却也相杀,而其中所夹杂的无非就是两个字“利益”而已,而现在,大唐江山已定,外夷臣服,当外部矛盾已经不复存在后,大唐的内部矛盾便就慢慢地暴露了出来。

大唐立国之初,王权掌禁军,在禁军中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在地方府军中,因为世家门阀的百年经营,在很多时候,陇右门阀在府军中的势力是可与王权并驾齐驱的。

但李世民乃一带雄主,李恪继之亦不弱其父,都欲大有作为,自然是要把天下兵出近半的关陇兵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而对于关陇门阀而言,他们对于府军的影响力是起家之本,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若是丧失了对于府军的掌控力,那大部分的关陇门阀就会被山东甚至江南世家给甩开,渐渐衰败,所以他们自然不愿,两者相争也就再所难免了。

如果说王权之力如火,其势汹汹,仿能焚尽一切,那世家便如水,看似温和,但千流汇海,亦有滔天之力。而就在李恪西巡的消息传到了河西,在民间一场危机已经在悄然酝酿。

如果说王权能生杀予夺,故而叫人生畏,那世家显威便是靠着在地方累积百年甚至千年的人脉声望,还有连接阡陌的土地。

掌握了土地,自然也就掌握了粮食,粮食从来都是生存之本,尤其是在这个秋收还未开始,隆冬将至的关键时候。

这个时候所需的粮食是最多的,既是因去岁的收成已经消耗殆尽,正等着秋收,更是要准备过冬的冬粮,缺一不可,但偏偏就是在这个紧需的关口上,河西的粮市竟突生变故。

凉州,姑臧城,凉州行馆。

“太子,凉州刺史谢叔方求见。”次日,李恪正在行馆中待着,盘算着去酒泉祭拜先祖陵墓的日程,就在此时薛仁贵突然进门道。

凉州刺史谢叔方是雍州万年人,出于会稽谢氏分支,旧为隐太子李建成部将,玄武门之变被擒,而后降于李世民,为李世民重用,拜凉州刺史。

现在的谢叔方虽是臣,但却是行伍出身,再加上他会稽谢氏子弟的身份,他和身后站着江南世家的李恪天然便要多几分亲近。

李恪道:“昨日本宫才见过他,今日又来见本宫,想必是有要事,速领他进来。”

“诺。”薛仁贵应了一声,下去带人了。

果然,正如李恪所言,今日谢叔方求见李恪确是有要事禀告,谢叔方跟着薛仁贵急匆匆地进了门。

“谢刺史突至,不知所谓何事?”李恪看着谢叔方进门,半起身迎道。

谢叔方进门,连忙上前见礼,而后回禀道:“方才凉州市署送上来的消息,近日凉州粮市突然开始短货,一十三家粮行尽数外称售罄闭门,凉州百姓已陷入无粮可买的境地,再过些日子,恐怕凉州百姓便该无粮可食了。”

听到一个“粮”字,李恪的眉头便慢慢地皱了起来,自古以来,朝廷最关心的就莫过于一个“粮”字,只要粮市充足,百姓吃地饱,便不会生事,也就天下安稳,而百姓一旦无粮可买,无粮可食,那地方便难免动乱,隋末便是如此,这由不得李恪不重视。

李恪问道:“这是何时开始的事情?”

谢叔方回道:“五日前粮市渐渐开始短货,所供愈少,引地城中百姓抢购,当时因为秋收将近,故而市署官员也未当回事,可到了今日便就彻底断了供应,整个姑臧城都无粮可卖了,若是长此下去,恐怕不等秋收,凉州百姓就都食不果腹了。”

眼下正是夏末,距离秋收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作物秋收,到晾晒,再打成粮食有还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前前后后也就是两个月时间,甚至更多,这么长的时间,光凭着百姓家中的那些余粮肯定是不成的。

李恪不解地问道:“本宫在京中可不曾听闻凉州有什么灾荒上禀,怎地就突然短了粮草?”

谢叔方如实回道:“近两年整个河西风调雨顺,更无蝗灾,自然不会向京中上禀。”

李恪闻言,越发地不解了,李恪接着问道:“既无天灾,那便是丰年,好年成又怎会如此短粮,那往年可曾出现这等情况?”

谢叔方摇了摇头道:“亦不曾如此,自臣上任凉州刺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李恪听着谢叔方的话,慢慢地就明白了过来,天底下掌田,掌粮最多的就是世家门阀,这两年都是丰年,却短了粮草,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自然就不难猜了。

各处粮食售罄,偏偏是李恪身在凉州这么巧合的时候,若是李恪所想不差,此事背后多半就是关陇门阀的人在作乱了,为了就是逼李恪和谈,毕竟李恪身为太子,未来的国君,总不能看着凉州百姓饿死吧。

不过谢叔方不是李恪心腹,李恪是不会同他讲这些的,李恪顿了顿道:“你身为凉州刺史,州部府库之中当还有备用的余粮吧。”

谢叔方回道:“因将入秋,衙中还有余粮也耗用待尽了,再除去须得押送进京的夏粮,满打满算也不足三万石,连燃眉之急都解不得。”

谢叔方之言一出,李恪便明白了他此来的目的了,谢叔方身为凉州刺史,州部遇事本就没有向东宫禀事的义务,而是应当向尚书省禀奏,他专程来此向李恪禀告此事,恐怕是想要借李恪手中便宜之权,暂扣下这批即将送去长安的夏粮,解燃眉之急吧。

李恪也不啰嗦,直接问道:“这批夏粮计有多少,还能支撑多久?”

谢叔方忙回道:“近十万石,再加上州部余粮,若是紧巴些,可供凉州百姓十日之用。”

若只是一个凉州,李恪还可行自旁州调粮,还用不着扣下需缴进京的夏粮,但怕就怕整个河西的周边州郡俱是如此,那就麻烦了。

李恪凝眉思虑了片刻,才对谢谢叔方道:“把夏粮先扣下吧,父皇那边本宫会亲自行去解释,但你要记得,夏粮不可先用,需等本宫的话才可调用。”

“诺。”有了这些夏粮,凡事至少还有转圜的余地,谢叔方等的就是李恪这句话,李恪才一松口,谢叔方便连忙应了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