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爷杞人忧天了(2 / 2)
“爷疑心病真重。”
“好,这件事不问也行,本王只问一件事,你和南楚太子慕容博究竟是何关系?”
“没任何关系。”
“兰儿,你说谎。”
“爷,你疑心病太重。”
……
话题聊到这,明显聊不下去了。其实,龙璟宸明知白玉兰身上有许多秘密,但她三缄其口矢口否认,他也拿她一点办法没有。
除非他自己查清楚。
龙璟宸心知,白玉兰所有的秘密,肯定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偏偏他就是找不到这个关键点,所以明知她有许多秘密,许多破绽,就是没办法揭穿她。
“过两日便是科举之期,王爷若是无事,便回房吧!”
开科取士,为国挑选人才!
龙璟宸在这件事上,也丝毫不敢马虎。这两个月他虽闭门谢客,但科举之事皇上以交给工部尚苏仲海全权主理,白玉卿从旁协理,近几日他们二人倒是常常登门与他商议此事。
科举历年主考的便是策论。
策论也就是对政事的个人见解,要引经据典,论证自己的观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确实难。难在你的论点要对主考官的胃口,若是不对主考官的胃口,就会被淘汰出局。
东周科举考试每年两次,称为“春闱”和“秋闱”。
各州辖区内各县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者便称为“举人”。之后由各州的“举人”会集到京城举行的一种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的会试,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
最后便是殿试,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
今年开科取士属于“秋闱”,时间便定在月初一。
主考官苏仲海,此人也是三甲进士出身,博览群,性情古板,若由他来出题,策论的回答便当中规中规,不可言辞太过犀利,方有考中的可能。
这两个月来,进京赶考的学子多如过江之鲫,但真正能鱼跃龙门者必定寥寥无几。毕竟考试录取的人十分有限,只取三甲,各甲只取三名。凡考中各甲头三名的都称为“进士”。考中一甲第一名的叫做“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他们争相qiǎng gòu苏仲海的诗集,苦心研究主考官的文风。期盼能投其所好,一朝高中榜首,光宗耀祖。
所有考生都这么想,但势必不会人人都称心如愿。
龙璟宸来找白玉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探听别的秘密,却是无功而返。回到房后,果然见苏仲海和白玉卿已等候多时。
自从龙璟宸将某些重要罪证藏入了密室之后,房便不再是王府禁地。
三人在房内对坐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