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2 / 2)
跟随过来的朝鲜官员纷纷点头赞同。
朱常洛扫过众人,看到即便是大明官兵也十分感动,暗道李珲狡猾,给小西行长使了个眼色。
此时他也只能面露哀色哭道,“可惜死去的将士,都是大明的精锐之师啊!”
李珲见状心下得意,即便上国太子又如何,还不得按着他的节奏走,此时朱常洛若是不表示一番才会寒了大明官兵的心呢。却不知他的表现让朱常洛下定了决心,李珲留不得,至少不能留在朝鲜。
众人跟着哭了一会儿就止住了,朱常洛趁机麻贵等人说,“父皇时常和我说,此次我来一定要管好后勤,一定要让诸位将士吃饱穿暖,万不能让大家在前线流血流汗又流泪。索性孤就不负所托,至今还没有一个冻病、饿病的。”
麻贵等人动容,太子的后勤做得真是无话可说,任是谁也要竖起一根大拇指。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到整个战役下来没有一名士兵非战斗减员,就是士兵脚下的鞋以及手套护膝等细节都想到了。想到此,麻贵等人忍不住眼眶一热,小兵小将不知道,他们这个级别的人还不知道吗?军粮等物全是太子殿下自己筹集的,为此连婚事都交代出去了。
强忍住表白效忠地冲动,麻贵说,“太子仁厚乃国之大幸。”
刘时敏暗自翻了个白眼,觉得麻贵等人不地道,太子爷对他们可够好的了,居然一句实在的话都没换回来。武官也不地道,刘时敏总结。
等众人恢复了过来,朱常洛也懒得绕圈子,单刀直入道,“午门献俘事关重大,关系到数万将士和朝鲜百姓的在天之灵,光海君且随总兵官前往大明观看午门献俘。以抚慰诸多将士和民众的在天之灵。”
李珲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做了许多预案都没想到朱常洛会如此粗暴简单地决定了他的命运。
“父皇倾国之力抗倭,盼望诸位午门献俘久矣,不若立即出发,莫让父皇久等。”朱常洛不给他们任何反抗的机会,使了个眼色给小西行长,后者早有准备当下令人率兵将光海君李珲以及一同前来的柳成龙等人强请了去。
麻贵瞠目结舌,直到朱常洛开口,“赶紧去吧!父皇和满朝文武都等着麻大人去献俘呢。”
麻贵心中上下翻滚,最终还是带队跟着离开了。
走到半路,突然一人追来,麻贵一看是朱常洛身边的内侍刘时敏,没好气地问,“太子还有何吩咐?”
刘时敏笑了笑,掏出一封信说,“太子尚有一封信劳驾麻提督亲手交予皇上。”
麻贵瞪着虎目,“老夫现在可不是朝鲜提督了,你家主子才是。”
刘时敏只是羞涩地笑了笑,不动声色地将一个荷包塞进了麻贵手中,“小爷说边疆苦寒,不能再让将士们受冻,特别准备了一些土仪,还望将军笑纳。”
麻贵面色略略好转,刘时敏也不多言,行礼退下了。
等刘时敏离开,麻贵才打开荷包细看,登时愣住了,他家太子爷比皇爷还是阔绰,一出手就十万两银子。当下就想喊人让他退回去,但一想到守在边疆的将士还是郁闷地收下了。
边疆苦寒之地,战争频发,军饷虽然比起别处拨下来的多些,但经过层层盘剥,要说有多充裕还真说不上。
“哎!”麻贵叹了口气,对于朱常洛的想法他大概明白一些,但也因此才发生叹息。
太子将朝廷想得太简单,太美好了。
有时间打胜仗不见得有好结果,有些无良御史为了博人眼球什么都能说成黑的,偏偏言路掌控在他们手中。
就是辽东土皇帝李成梁,他哪一年不大批大批往京城送礼,就这弹劾他的折子都有一人高了。
在大明,想做一件事太难。
于此同时,王京的一座府邸中权应诛正在喝着闷酒,这次郊迎王世子没有叫他让他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
“头,不就是没去郊迎吗?”副将崔振打了个酒嗝满不在乎地说,“要我说去郊迎次才受罪呢,听说大明使者每次都会在最后几里路慢慢走,就让咱们王干等着、候着。你想想又冷又饿的,有什么好去的。”
“虽说如此,还是不甘啊!用咱们的时候咱们是上宾,不用了就那个……弃之敝履。”权应诛仍然很不高兴。
崔振眼珠子转了几转,探过头去,“现在城中最大的就是咱们,要不咱们报复一下?”
“怎么报复?”权应诛来了精神。
“咱们去把景福宫给烧咯!”崔振不怕事大,出了个馊主意。
权应诛又啜了口酒,猛然扔下酒杯,“奶奶地,老子为他卖命就落这么个结果,要干就干个大的。烧一个景福宫算啥,咱把王京给烧了,让李珲那个龟孙无处可呆!”
崔振惊得嘴巴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