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麦(2 / 2)
依旧是先把地整松散,清理干净泥巴里的草根,小石头等杂物。
等整完地,简丹又拿了锄头,先开了几条沟出来,把这块田分成了三块。
4号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只是分成块吗?”
“有沟好排水。”简丹答。
4号想了想,才明白,“这样下雨时,水就可以先排到沟里,再慢慢往田外面排了。”
“对啊。所以,你们想想,在看到的电视电影及图片上,是不是不管什么种了什么庄稼的地,都是一块一块的?而且每一大块土附近必定有宽大的深沟河渠等等。”简丹反问道。
两人想了想,都点头,5号也说:“原来是这样的原理啊。这些沟河渠道的作用,就是让地里排出来的水顺利地流走,可以把地里的排过来的水收集起来,等到干旱时,再给庄稼提供水。”
“是的。”简丹点点头,又拿着锄头开始在分好的地里沟出一条浅浅的沟,比刚才的沟不止浅了很多,还小了很多,说:“你们把小麦种子撒进来,撒得稀一点儿,并且要均匀,不能这里多那里少。”说完,还抓了一把种子撒给他们看。
两人立马各抓了一把种子,学着她的样子去撒播,结果,不是撒多了就是撒少了,两人还得把多余的种子又捡起来,扔到少的地方去。
最后,5号甚至说:“我们来开这个小沟,村长来播种。”
“也行。”简丹同意了。
结果,两人开沟的速度也比不上简丹,简丹也不管他们,让他们慢慢学,因为后面要种的多,这个活他们必需学会。而且她一个人边播种,边又用手直接把两边的松土再拔回来,给种子盖上一层薄土。而且她速度很快。有时候,还直接用脚拔土。
4号惊讶地说:“村长,你这哪里象是在播种啊,就跟在玩儿似的。”
“其实我小时候下地干活,就是当玩的。”简丹笑道。她用的这个法子,还是儿时的记忆,最普通的人工播种法。现在大部分地区都用机器播种了。
三个人边整地边播种,还时不时地讨论几句,闲聊几句,时间就过得格外快,等到太阳的余辉慢慢消失了,总算把这块约一百个平方大小的地全部种上了小麦。
“还要打水来浇吗?”4号看了看天色,问道。
“不了,明天早上我们直接挑水过来浇来。”简丹答。
浇点水,能让小麦早点发芽。但在现代老家,她知道乡村人种地,种十亩八亩的小麦可没有人挑水来浇的,因为这个工作量太大。
在她老家,播种还基本是全人工,但收割时大部分采用联合收割机了,会节省很多人力。而且收割机工作时,是一边割一边直接脱粒,农民们直接就在地里把小麦粒打好包装,大家基本上都是选择直接在地里就把麦子卖掉了。农民们不再象以前还得把麦杆全部背回家去,再脱粒,再晒干小麦再拿出去卖。
这个过程很累人,并且需要极大的晒场,晒好几天呢。如果天气不好,麦子还会发霉甚至坏掉。而现在直接就卖给大型加工场了,人家直接拿去烘干保存,都是机器干的,又好又快。
同样方式的,还有水稻、油菜和大豆。只不过油菜和大豆,收割时还得半人工。没有水稻和小麦这样纯机器收割的省人力。
播种小麦,大家也会选择泥土比较湿润的时候播种,并且因为播种时也是深翻了地的,从地上翻起来的泥巴相对也比表面上的泥巴湿润。而且因为播种的时机也相对来说,是正适合的,基本不用专门来浇水。
她准备明天早上来浇水,也是想看看过了一个晚上,早上这些泥巴会不会很快就变干燥了。如果没有,其实不浇水也没多大关系,如果地很干了,浇些水会好很多,有促进小麦快点发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