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以后这种事还是叫我去做吧(2 / 2)
“姑娘,您先去洗洗,我去抄两个菜。等您忙好了,咱们正好能吃上”。那女侍风尘仆仆,衣裳上还落着许多灰尘。杨一善猜她应是赶了一路的马车。
二更的梆子响了,杨一善同吴量招呼了声,便带着江行回去了。
下车的时候,江行见杨一善笑眯眯地,他心里也很高兴,“姑娘,异乡安总算是开了个头”。
“嗯,且开了个好头。第一位住客便是位漂亮的女老板,看着就吉利”。杨一善刚刚站在边上,仔细打量了下那位周老板。许是这两日赶路没睡好,脸色有些苍白,但是她的好样貌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心中有事,早上便睡不着。天还未亮,隔壁家的芦花鸡就站在墙头上打鸣,杨一善听了声就醒了。她睁着眼躺在床上,盘算着后头的事。异乡安离城门不到二里路,近的很。杨一善想着今天先去城门口看看,看看能不能在路边上立个牌子,指个路。
天刚透出点亮,杨一善就起身了。她麻利地穿好衣裳,去了厨房。大家好似心有灵犀似的,除了年红所有人都起了。年婶连早饭都做好了,烧了大米稀饭,溜了几个花卷,抄了两盘咸菜,一盘子鸡蛋。
吃完饭,杨一善让年叔找来块木板,叫江行在上头写上,‘东走二里,异乡安客栈’。她将这块木板子放在了马车上,江行赶着马车两人先去了城门口。
城门早就开了,这会儿进进出出的人还不多,城下站着两个守门的差役。杨一善走到城墙那仔细看了,上面贴着三张告示。一张说下个月是王上六十大寿,普天同庆,免去一成田税;一张画了个人像,是追捕盗匪的;最后一张是寻子的,说是有个四岁的孩子被人拐了去。杨一善寻思自己要想在这给异乡安贴张告示,怕是不能。
她站在边上看了会儿,见有两个外地的妇人,问那守门的差役万生街怎么走。这会儿人少,那差役便客气的给她们指了路。杨一善又等了等,等没人的时候她走过去同两位差役打了招呼,“两位差爷,我姓杨,我在东边开了间客栈,离这不到二里地。刚开张,二位爷也一起沾沾喜气”。杨一善说着从身上掏出了两个红封,每个里头都装了一两银子。那两个差役相互看了看,不知道杨一善要做什么,便不说要也不说不要。杨一善把红封塞进了他们手里,“以后要是有人要投宿,正好问到您这了,还请帮着指个道”。
“原来是这么点小事,杨老板客气了”。两个差役乐呵呵地收下了红封,其中一个还同杨一善客套了两句。
“我在这路口立个牌子,人多的时候二位朝这边指一指就行”。杨一善赶紧让江行去马车里把木牌子拿下来,插在了路边上。那两个差役看了点点头。
回去的时候,江行赶着马车,时不时地回头朝车里看一眼。他憋了半路,终于开了口,“姑娘,以后这种事还是叫我去做吧”。
杨一善掀开帘子,盯着江行的后脑勺看了会儿,终是笑了,“好,以后便交给你”。
到了异乡安,杨一善一下马车便去找吴量问话。她想看看早上有没有进新的住客。两人正说着话呢,却见昨晚那随侍慌慌张张地跑了下来。
“快,快帮忙请大夫,要出人命了”。她一边往下跑一边喊,没看脚下,最后一脚踩了个空,差点就摔了,亏得杨一善从旁扶了一把。
“姑娘别慌,这是出什么事了?”,杨一善皱着眉头问了句。这姑娘喊得话实在是不吉利。
“我家姑娘我家姑娘”,那随侍突然打起了结巴,“你是谁?”,倒是没头没脑的问了句旁的。
“我是这里的东家,我姓杨”。
那随侍听了杨一善的话,眼睛亮了亮,倒似见着了救星。她趴在杨一善的耳边说了几句。杨一善开始皱着眉头听着,待听完了她吸了口凉气,不可思议地看着那随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