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1 / 2)
通古篇
翌日清晨, 和亲队伍从北平门而出, 往通古进发。
皇帝昨日喝多了酒, 到现在还没有起,遣了吴良来送行。吴公公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和亲的车队、驼队、马队,载着人载着物,一匹一匹从北平门鱼贯而出。
通古皇帝派了土鲁将军,从千里之外来扬秦迎亲,迎亲的队伍就驻扎在城北三十里外张家寨, 此时已经来到城外迎接。
跟着北上的随行人员中, 不少人一辈子没见过通古人,他们对通古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连带着对通古人, 都怀有一种惴惴不安的好奇。
等那些异族人走得近了,他们发现, 通古人与他们,看上去并没有多大不同,都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小眼睛塌鼻子。若要说起不一样的地方, 那就是他们的肤色黝黑,黑中带红,像是常年暴晒的结果。
他们的服饰也与中原迥然不同,温国军队虽疲软,但都是装备着上好的精铁锁子软甲, 全身一套下来不超过十五斤,通古人都称这种铠甲为“呼额邦玛”,意为“神赐的宝甲”。两军交战,一仗打下来,通古军队要抢不少的锁子甲来。
如今他们穿着温国自己的锁子甲,来迎接他们温国的公主。
皇帝敕封的持节使臣是江阳郡王李业宗,此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前头。与荣嘉他们不同,江阳郡王将公主送到通古后,最终还会回扬秦的。
江阳郡王见到土鲁,下马行礼,土鲁骑在马上,比他高出半截身子,用蹩脚的中原话说道:“今奉大皇帝命,为两邦交好,特来迎接和国公主殿下。”
江阳郡王递上一折册子,言辞颇为温和:“大温皇帝问大皇帝安好,谨致书于大皇帝阙下,望尊驾带大温皇帝呈交。并奉嫁妆单一册,还请尊驾阅目。”
土鲁汉话不好,听不大明白他在说些什么,只听见了“嫁妆单”三个字,接过那两本册子,扬了扬:“哪个,是嫁妆单?”
李业宗急忙拿手指了指:“红色那一册!”
土鲁翻开红色的嫁妆单,看了看。这单制得精心,用通古语标注了每一项物什,就是为了方便通古人。只可惜,别说汉文,土鲁就连通古文字也识不得半个,他把册子往身后副将手中一扔:“念。”
那副将拿起册子,就开始用通古话念:“御马三,鞍髻涂金银作副;象牙、玳瑁鞭各三;塗金大浑银香狮三只,座全;芽茶九十斤......”
这人在这里用大家都听不懂的话,念得起劲。和亲的队伍被堵在了这北平门外的甬道上,末尾的几只驮马都还没有出内城,挤在那里。
吴良站在城楼之上,指着下头的土鲁和他的副将,问身旁的人:“那蛮子是谁,作何堵在这里?”
身旁站着的,是宫中金吾卫副统领苏源,昔日在抵抗通古的战斗中受伤,调回了宫里做金吾卫。
苏源回道:“回公公,此人是通古将军土鲁,通古皇帝遣来迎接公主。”
“迎接就迎接,堵在这里,成何体统?”吴良拔尖了声音:“苏统领,你速速派人将他给打发走,蛮子便是蛮子,不识礼数。”
苏源顿了顿,没有接话。
“你还愣着干嘛?”
苏源还是没有动。
吴良见这区区一个副统领,居然敢将他的话置若罔闻,说话阴阳怪气起来:“苏统领这是在做什么,莫不成是怕了。还是说,先前有些个难听的流言蜚语,苏统领不将咱家放在眼里了?”
苏源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一幅诚惶诚恐的模样:“公公说的哪里话,苏某怎敢对公公不敬。只是这通古将军既然诚心前来迎接公主殿下,
外邦之人不知规矩,公公还应多多包涵,方是待客之道啊。”
“咱家的待客之道还需你置喙?苏统领既然不愿,咱家自去寻人驱赶!”
吴良拔腿就要离开,可苏源一把拦在了他的面前。
“苏统领,你——这是什么意思?”
苏源脸上还是陪着笑,只是这笑容之中,还有几分吴公公看不懂的意思:“公公,苏某劝您,还是算了吧。公公从未外出征战过,不知这些通古人的可怕,公公若是出了什么闪失,那可就是苏某人的过错了。”
吴良的脸色一会儿青,又一会儿白,想要发作,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