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2 / 2)
元子攸见他性子着实无赖,咬碎银牙,笑:“我舍得,舍得得很,你尽管试试。”
高乾笑:“那不敢,我对殿下,还是有三分敬畏的。”
元子攸道:“三分敬畏?那剩下七分是什么?”
高乾道:“三分敬畏,剩下七分是讨好。一共十分,加起来都是我对殿下的爱。”
元子攸脸通红,笑个不住,指着高乾,唤一旁斟茶的下人:“快,快捉住这厮,给他掌嘴。到别人家里还这般没有规矩。”
高乾有心想同他玩笑,又怕玩笑过了火,想说点高兴的话,又怕得意忘了形,便低头用茶。元子攸说笑几句,又把话题转了回去。他端起案上茶盏,吹了吹:“这郑氏你后来娶过门了?”
高乾道:“正是贱内。”
元子攸点头道:“倒也说得上上金玉良缘。”
高乾道:“他女儿相貌甚美,的确出众,当年本打算送进宫里伺候宣武皇帝。”
元子攸笑道:“我皇兄宫里多的是美人,什么绝代佳人没有,郑氏女算得了什么。宫里可是个大火坑啊,当年我皇兄的妃嫔,死的死,出家的出家,无一幸免,郑氏嫁给你也是她的福气。”
高乾道:“话如此说,当年还是太意气。”
元子攸道:“怎么,你对这桩婚事不满意?”
高乾摇头:“没有。只是觉得当年太冲动,没有考虑周全。”
高乾时常出入元子攸府中,倒比封隆之等人更亲近些,常有事情元子攸不同他人说,却单独同高乾说。外人都惊异,暗地里说元子攸笼络渤海高氏,高乾也偶然听过这些闲话,只是不放在心上。倒有一次,元子攸无意间提起,问高乾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跟你,比跟封隆之、崔叔义他们更亲近?”
高乾没想到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竟比封隆之等人还高,诧异说:“我以为殿下跟他们更亲近些,同我只是一般相交。”
元子攸笑了笑:“我同他们,的确素来相识,关系更密切,但是有些话,我只同你说,却不会向他们提起。”
高乾笑,说:“乾邕不明白。我跟殿下相知的时日尚浅,素昧平生。”
元子攸叹了口气,说:“你跟封隆之他们不一样。封隆之崔叔义,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举家在朝为官的。树大根深,跟朝廷的关系盘根错节。他们不仅同我交往,也同朝中其他王公大臣们交结。我这里说了什么话,转头就传到别人耳中去了。他们在别处得了什么消息也都会来告诉我。大家向来如此,本也没有什么,都是朋友,只是彼此保留,很多的真心话便不敢说出口了。”
高乾听他说这个很挺意外:“那我同他们也都一样,殿下何必对我另眼相待。”
元子攸笑:“你同他们可不一样。高氏是冀州豪门,家本不在洛阳,高家人也不在洛阳为官,跟洛阳的权贵无甚牵扯。我知道你一向无意为官,也甚少结交王公,也不混迹官场。你在洛阳,是真正的外人,我同你说话无需顾忌许多。”
元子攸说:“我当你是朋友。洛阳这种地方,交朋友不易。”
高乾忍不住多问了一句:“那殿下跟李家呢?李家是殿下的母舅,殿下当同他们亲近。”
元子攸笑:“李家虽是舅家,但是母亲已死。即便母亲不死,也是你归你我归我。好了便罢,真不好了,我还能指望找他托寄?世家大族,自然以门户利益为重,亲戚家,锦上添花便可,怎能指望他雪中送炭。我是元家人,自己家的叔伯兄弟都不敢轻信,李家于我是外姓。”
高乾想不到他会同自己说这些。这些话,他同任何人,大概都是没法轻易说出口的。高乾感慨道:“殿下拿我当朋友,高乾也视殿下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