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第51章:意图(1 / 2)
难怪齐王放心以三十万流民来攻取宁阳城!
原来是那三十万流民中, 早早就混有五万的齐王军队。
以流民攻城为假象, 来迷惑雍东军, 实则却是以五万精锐之师来夺城。
如此的话, 雍东军若是不明就里,只以为前来攻城的不过是三十万流民, 便不会放在心上,甚至可能生出轻敌之心。
到时候流民一拥而上,消耗了雍东军的军力, 齐王那混入流民中的五万军队再一举出击, 宁阳城那边的雍东军又如何能守得住?
齐王真是好谋算!
居然在齐西流民涌入晋州之时, 就暗地里派了这么一支军队混入其中, 就为了关键时候能给予朝廷致命的一击。
难怪之前的流民能那般大胆抢劫朝廷的运粮队伍。
难怪流民这段时间以来能如此势如破竹,这样快就从晋东攻入了晋中一带。
只怕这其中的不少事, 都是齐王那支混在流民中的军队所为了。
如果有这样一直五万人的精锐之师,再加上二十万的流民, 那么宁阳城那边就危险了。
顾远舟心中念头闪过, 当下便对吴明下令道:“你速度寻几位旗使过来。”
“是。”吴明亦是晓得出了大事,当下忙应了一声, 就跑出去寻韩跃几人。
这里顾远舟细细思量一番宁阳城之事, 随即眉头一蹙,心中还是放不下。
现在是弄清楚了齐王在宁阳城这边的动作。
可见往宁阳而来的流民确实乃是三十万。
但是那剩余的上百万流民呢?
看着桌上铺开的地图,顾远舟细细揣摩了半日, 眼神自宁阳城一直往上移, 最后落在一处之后, 却是双目微微一震,面色当下就变了。
只见他目光最后却是落在了晋北的一处,上面用炭笔标注着“晋州军”三字。
难道那百万流民是往晋北而去了?
思忖片刻,顾远舟越想越是觉得有这个可能。
不错,多半是因为往晋北而去,他的斥候队才没有探知到半分消息。
毕竟不论是周跃光跟霍安,都是将情报的重心放在了晋南。
是他狭隘了。
只估量到齐王叛逆之后,便将目光一直放在了晋南,只想着齐王是想借着流民消耗雍东军,而后自晋南攻入雍省,却忘了最为关键的一件事。
雍东军即便是驻扎在雍东三省,但牵制齐王的却并非是雍东军,而是晋州军!
对于齐王而言,起兵的最大阻力和威胁也是晋州军。
晋州军乃是华朝的中央王牌军团之一,其使命便是镇压齐王。
齐王若是起兵造反,那是绝对绕不开晋州军的。
而晋北的卫帘山一带,正是晋州军的驻地。
卫帘山北接冀州,地形复杂难行,晋州军在如此环境之中,练就了非凡的本事,但有一点,卫帘山虽然山势绵延,但道路崎岖,仅南面有一处出口。
若想要自卫帘山而出,进入晋州腹地,却是必须经过卫城。
可以说,只要控制住了卫城,便能令晋州军几十万大军困在卫帘山内不得出来。
思及至此,顾远舟只觉心口寒意阵阵。
若是齐王驱使那百万流民涌向卫城,只怕卫城便要落入流民之手,到时候齐王起兵,晋州军想要出卫帘山镇压叛军,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即便是晋州军勇武过人,但在数百万流民手中夺取卫城,也需耗费些时日,如此对齐王只会有利无害。
这样的话,晋南夺取了宁阳城,再以宁阳城为根基,往西拿下晋西马场,凭借着宁阳城的丰厚物资。
那支原本就混在流民中的齐王军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军,并且能接着晋西的战马组建骑兵,这支队伍就能摇身一变,成为齐王插入朝廷心口的一把尖刀,从此长驱直下,攻入雍省。
到时候齐王再在齐地起兵,且不说晋州军被困死在卫帘山,即便是晋州军出山了,那时候晋省的局势也远远超出了邓文的掌控。
越想越是觉得心惊,顾远舟也等不得其他,直接研磨提笔,去信给晋州军总督邓文,告之其小心流民之事。
虽然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营使,并没有什么资格给邓文去信,但好歹邓文乃是他们那一届雍山军事学院学员的考评官,总有一丝情份在。
再加上他顾远舟虽然名声不显,但好歹身后还有武昭侯府跟温家,邓文总不至于太过小瞧了他。
在这个时候,顾远舟万分感念他能有如此的出身和背景。若非如此,要想在此刻紧醒邓文,只怕更是不易。
猜度着齐王的谋算,顾远舟越发觉得心焦。
宁阳城绝对不能有失,而晋北那边,晋州军也必须得尽快有所防备,不能让卫城落入流民手中。
眼下流民中早已混入齐王的人,而且以现在流民的动向来看,只怕混入流民的那些人身份还不低,至少已经成为了了这群流民的首领人物。
如此裹挟百万流民与朝廷为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