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全营开拔(1 / 2)
齐王萧源, 是先帝的第四子, 为贵妃吴氏所出。吴贵妃在先帝一朝颇为受宠, 甚至一度威胁到当时皇后周氏的地位。
因而, 即便齐王当初并未参与夺嫡之争,但周太后跟归化帝, 也与之并不是很亲厚。
自归化帝登位之后,齐王立即回到封地,这些年来, 只吴贵太妃去世之时回过一次雍京, 便从未离开藩地半步。
对于这个异母的兄弟, 归化帝显然也并不放心。
自齐王就藩之后, 归化帝便直接一个王牌军团驻扎在齐王封地旁边的晋州,这二十年来, 这支王牌军团从未离开过晋州半步,也因此被华朝上下称为——晋州军。
这些年来, 齐地在齐王的经营之下, 俨然一副兵精粮足的态势。特别是前些年的北疆战事,朝廷消耗太过, 齐王也趁此机会招兵买马, 实力大增,此消彼长之下,齐王也随之成为归化帝龙位的一大威胁。
因而, 自北疆战事之后, 归化帝还特意改任邓文为晋州军总督。
邓文此人乃一儒将, 且为人稳重老成,颇得归化帝信任。
去岁,晋州及齐西一带,遭遇大旱,虽朝廷几番下令赈灾,但对于百姓们而言,也不过是堪堪仅够活命而已。
只是有一点,朝廷的救灾,却是只针对于晋州的受灾百姓。而齐西一带,乃是齐王的藩地之内,按着本朝的旧制,藩王属地内务,皆由藩王决断,若不干系皇朝稳定大局,朝廷也不得随意干涉。
连内政军务都干涉不了,更何况是出钱又出力的赈灾?
因而,虽是齐西一带也遭了灾,朝廷却只下令运粮赈济晋州的灾民,对齐西灾民之事并未放在心上。
原本,齐地物产丰富,齐王就藩二十来年,各处粮仓早就装的满满的,遇到这一次的旱灾,对于齐地来说,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只需开西部的几处粮仓便可赈济全部灾民。
然而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自旱灾以来,齐王却是不仅没有下令赈灾,反而是在齐西一带加收重税。
这无疑是等于雪上加霜,让原本能挨过旱灾的百姓更加困苦潦倒,不过半年的功夫,整个齐西一带的百姓,便都开始以树皮、黄土为食。
待到归化二十年,惊蛰一过,却是又未见下雨,这让原本就已经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百姓更是没了活下去的指望,齐西一带的百姓开始纷纷往齐东方向逃荒,想要到齐王府城求粮活命。
这原本乃是寻常事。
毕竟对于这些百姓而言,虽然亦知道归化帝才是天子,但他们在齐地生活这么多年,早就将齐王当做救命稻草,一心想着到齐王府城寻求生机。
结果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齐王不仅未曾下令救灾,甚至直接领齐地军队驱赶灾民,如此一来,齐西一带的灾民无奈之下,只得逃往晋州。
齐王这一手真是够狠够毒!
顾远舟看着周跃光的密报,只觉整个人都陷入一阵冰冷的寒意之中。
如此重灾之下,不仅不下令赈灾,甚至还令军队驱赶灾民,这无非就是要将这齐西的上百万灾民赶到晋州境内,从而引起晋州的动乱。
要知道晋州之北,就是华朝边疆要塞的冀州,而晋州西南一带,却还连着雍省。
晋州这两年本就逢灾,虽然朝廷下令开仓救民,但也不过是每日两顿稀粥,再添齐西这百万灾民,朝廷的赈灾粮食必然是顶不住的。
果然,在齐西的流民涌入晋州之后,原本就颇为不安稳的晋州瞬间就出现了暴动。
数百万的流民,开始从东向西,直扑雍京方向而来。
看着密报上的字样,顾远舟想到晋州那暴动的百万流民,只觉心中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懑。
这就是他现在所处的时代么!
上位者为了自己的私欲,就如此翻手云雨,轻松操控数百万百姓的命运?
齐王……
顾远舟此刻已经完全想通了整件事情的缘由。
齐王这只怕是有了不臣之心。
如此可以苛待百姓,致使齐西百万灾民不得不举家逃荒,而后驱赶灾民入晋州,造成晋州流民暴动,这无非是要借着流民暴动的机会,消耗朝廷的实力,为齐王起兵清道。
既然晋州军不会冒然插手地方治安之事,那么流民暴动,只会是雍东军出兵镇压。
雍东军军力有限,面对数百万的饥饿到极致的流民,即便是勉强能守住,也会伤亡惨重,军力大减。
而且,晋州一带本就遭灾,如此流民攻城,势必灾祸更起,百姓为流民所害,流离失所,难以维持生计,如此,即便是在与雍东军对阵中流民不断伤亡,但随着流民之祸的蔓延,被祸害的百姓仍会越来越多。这些一无所有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只有加入流民队伍。这样的话,流民的数量不仅不会减少,还会越来越多。
如此以流民攻城,从而祸害百姓,迫使百姓走投无路,反复引起暴动,消耗雍东军军力和朝廷钱粮。
届时只要雍东军退后一步,流民前行一步,对于所过之处的百姓便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