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山谷1(2 / 2)
坏就是离群索居,比较寂寞孤寂,这对于对姜问来说就不算问题,千百年来修真生活,早已不知道什么是热闹,修士就要耐得住寂寞。
所以寂寞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会比较难过,但对于姜问而言,她会更自在些才对。
再说外面的世界未来二十多年都不会太平,现在姜问还小就已经看出将来必定是个秀丽清雅的美貌女子,何况她还是个修士,现在隐居山林正适合自己。
当然,就算离群索居也不代表不关注外界,再过几年各种天灾人祸,明面不能显于人前,但暗地里,姜问还是会尽一尽自己的心意的,就比如说七八年后的那长达三年的□□,人祸姜问管不了,也不能插手,天灾还是能想办法的。
姜问虽然这么想,但还是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发生那些天灾人祸。
接下来的日子姜问忙碌个不停,先是把外谷发现有价值的草药都移栽到内谷,就地取材把外谷出口装上有三四米高,厚厚的大木门。
姜问准备把外面的山谷作为日常居住活动的地方,里面的山谷四季常青,姜问准备处理好外谷再把内谷改造成果园和药园。
姜问在外谷北面位于内谷入口处,坐北朝南,修建一座占地五六亩大小连着山体改造的一进大四合院。
建筑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少部分是用的以前收集的。
房子整个支架墙体就是用改造通向内谷通道,留下来的石头,木头也是山谷内砍伐的。
四合院所有房间地面铺设地板,地下铺设地暖管道。
四合院正房被分成一明一暗,上下两层。正房一楼是大三间,再加上左右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六间,倒座房三间。
四合院内东厢房的东侧,设计成了小花园,院内西厢房西侧是小菜园。
正房一楼的三间外面连在一起加了一层有五六米宽的落地玻璃窗阳台。
西侧阳台三面摆放着,高低不同的架子,上面摆放了很多绿植盆景。
东侧阳台摆放了一套,姜问用根雕打磨成的茶几和座椅。
正房的西侧房加西耳房连着山体的四个暗房组成了个大套间,西侧房主要是姜问的卧室里面带个浴室卫生间,耳房是书房和工作间,四间暗房分别设计成了衣帽间和炼药室还有两个储藏室。
正房中间正厅是起居室,进屋的门口两侧有鞋柜,摆放室内拖鞋和外出穿的鞋子。屋内摆放了自己设计的原木清漆家具,有带靠垫的沙发和茶几,展示柜,置物架等。
正厅里还有单独的茶室,茶室里面摆放了很多置物柜和架子,上面摆放着姜问自己收藏和自制的各种茶和各种酒,还有各种茶具和杯子。
茶室里有个机关暗门,通向内谷。
通向内谷的通道两旁,分别被改造成了内谷的酒窖和储藏室,藏书室和储药室。
正房东侧房是和西侧房一样,组成了套房,都布置好了装饰和家具,空置着。
正房的二楼是整个一大间,养了很多花草绿植,还分好几个区域,三面全是大大的玻璃窗,窗户是向外支开的,视野开阔。里面布置了矮塌茶几,到了夏天可以把所有窗户支开,可以闲时纳凉品茶,夜里看星星。
四合院六间西厢房,一间是开放式厨房和餐厅,地下被改造成了储藏室库房,可以存放各种粮油,干货,冬储的蔬菜等等,都是些厨房餐厅要用的东西。
厨房餐厅东西两个门,东门进来是餐厅,西门外就是小菜园,边上单独建了一间柴房。
剩下五间西厢房,两间属于杂物房和库房。
杂物间什么都有,比如织布机,农耕用具,处理粮食的用具,渔网钓鱼竿,木匠工具,各种腌菜用的大小坛子,做家具剩下的处理好的木材等等。
库房里,放着各种大箱子,里面有姜问收集的各种布料,棉花,针线,皮子等做衣服和鞋子的原材料,有姜问一路收集的笔墨纸砚,各种茶具摆设的瓷器,日用品,如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更有姜问收集的各种糖果等等,都是日常会用到的东西。
最后三间西厢房和六间东厢房,都设计成小套房,两室一厅一卫的格局,当然也可以布置成一厅一室一书房,一卫。
三间南房,姜问都设计成三室一厅一卫的套房。
所有房间都铺设了地热管道,取暖自是用的内谷温泉水,温度比较高,无限循环,安全环保,浴室里用水也是取自温泉水。
吃用的水是姜问在山上找的泉眼连接管道直通厨房和茶房还有各个房间。
四合院所有卧室和客厅还分别修了火墙和壁炉,再加上温泉地暖,冬季最冷的时候,取暖也不是问题。
外谷有将近十亩大小的果园,都是常见的果树,还有个五六亩的葡萄园。
边上还准备了饲养家禽牲口的地方,还单独建了马房,以后估计能用上。
这些都要等明年开春再说。
东北方向有个两三亩左右的菜园,明年春天姜问准备种些瓜果蔬菜,还留了一些地方用来种植有药用价值的花草。剩下的被开发出来的土地,姜问准备明年开春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
两个山谷也都布置了不同的综合阵法,最主要还是小星辰聚灵阵。
不仅改善环境增加灵气,还能满足姜问日常修炼所需的灵气,当然内谷和外谷还是有区别的。
这些全部布置下来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自然用了不少修士的手段,要不然姜问就是等个一年的时间都住不上新房子。
许多暗室和通道里的藏书室酒窖等,姜问也都布置了阵法,一点也不显得阴暗潮湿。
人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幸福感爆棚,更增加了姜问对这个世界的归属感。
在忙碌中,时间也一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底,整个山谷早已被自入冬以来的几场大雪覆盖了,白茫茫一片,大雪早已经封了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