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试探(2 / 2)
那人会意:“那是,那是……”
说话的功夫,通传的小厮已经出来,同来的还有府内的管家。这个世故圆滑的老人替廉江操持家事几十余年,随他学了不少东西,略略两句话便将诸位王公谈笑意打发,且叫人抓不住半分把柄。
众人心中暗赞,听得老相爷的意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廉江听了管家的回报沉吟不语,管家见状悄声退了出去。他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回想当初入朝的经历。
他原也是大周氏族的子弟,因不满朝中弊政,独自离家,游走于九州大地,庸庸碌碌十余年后,终于遇到了他认为的值得效命的圣主——黎宣。
彼时黎宣尚未及冠,生于王侯世家,却有一番雄霸天下的野心。他不顾父兄反对,改名换姓留在黎国封地,辅佐他继承王位。然后联合其他六国,发动政变,便是分裂大周疆土的七候之乱。
诸候联军呈包围之势逼近大都。眼见胜利再望大业可见,黎宣却突然宣布撤兵。黎军撤退后,宋国、封国、楚国、良国不过是乌合之众,雄居漠北的穆国和西南边陲的越国却执意攻城。今他最不能理解的是,最先发动战争的黎宣联合大周将领以平叛之名,同穆、越两国在大都城郊的激战,最后穆、越两国兵败退回封地,黎国惨胜,再无力逐鹿天下。而这一切的突发改变的源头却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现如今被葬在公主陵的女人——大周最后一位有封号的公主,周靖宜。
周靖宜最终也没能嫁给黎宣,她生是皇族,一生便是皇族中人。公主陵成全了她为国为家的赤子之心,成就了一则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却无人知晓她曾为黎宣诞下了唯一的子嗣。
世人多可笑。
他在最初的时候没能左右黎宣,之后也不能。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在他英年离世后扶持他的孩子。
那个孩子被他一手带大,他给他非同常人的教养,看着他慢慢成长、强大,像他所预料的那样。看着他风流嘻笑着流连于乱花之中却不沾片叶,理所应然的以为,这样多情又无情的他再不会走上他父亲的后路。然而天意弄人,出了一个周靖宜,又多了一个连真。
他怎能允许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黎子擎身上,所以不惜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揭他心中隐痛。不过是一番试探,他却输得彻底。
眨眨酸涩的眼睛,推开门进了出去,管家守在门边,转身见到我一脸的惊异。
他捊捊银白的长髯,冲着管家苍凉的笑:“你看我这样子是否又老了许多?”
第二日早朝,黎子擎听到廉相病重的消息,狭长凤眸微眯,沉默片刻后忽道:“既如此,不宜舟车劳顿,便留在郢城,何时将病养好,再返乡不迟。”
群臣高呼:“陛下英明”。
闻言,他唇角勾起淡淡笑意,凤眸间闪过一丝讥讽,眉宇间却有沉痛之声一闪即隐。
注1:旒冕,古代王公戴的一种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宋史•舆服志》:“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
九旒冕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明史》记载,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亲王只能用9旒、9珠。文中黎子擎因是王侯而非天子,是以冠戴九旒冕。
另:王候妻称王后,母为王太后,王后之下为贵嫔,贵嫔之下即为如夫人(即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