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2)
任官不甚拘中外资格
勤恪公齐苏勒,初以内府主事出任永定河分司。既迁翰林院侍讲、国子监祭酒,仍管永定河分司事。时康熙四十余年也。可见当日择贤任事,不甚有中外资格之拘。
考取中书
康熙五年,诰敕房中书员缺,取进士及考定职衔举人及贡监生员,送部考选。既集阁下,礼部语三院大学士命题,把免鹿公及班相挥之曰:“中书不过取书法而已,何用文为?”适平西王黔中露布至,即指之曰:“誊此于卷可矣。”录未半,把免鹿公曰:“足矣、足矣!”即收卷。除进士外,词臣取中三十卷,点用十五名。中书为清华之选,内升部郎,外转犹不失郡司马;两榜知推,望若登天之难。辅相大臣直以儿戏目之,可叹也。
吏部选郎变例
吏部选郎,例从本部历俸而至。故副郎主事,率皆后辈。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德清谈未庵以事去,特旨选用五部进士出身者。秀水袁静公由户部正郎调掌选,在衙门为后进。未到任前,投同司副郎主事,俱称晚生,亦变例也。
停止八股禁令
康熙元年以前,考取乡会试,做八股文章。二年八月,内出上谕:“八股文章,实于政事无涉。自今以后,将浮饰八股文章,永行停止。惟于为国为民之策论表判中,出题考试。钦此。”自甲辰改制科,历丁未,至康熙八年己酉,礼部题定。嗣后照元年以前例,仍用八股文章考试。奉旨依议。
裹足禁令
康熙三年,遵奉上谕: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元年以后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其禁止之法,该部议复等。因于本年正月,内臣部题定元年以后所生之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女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交付刑部,责四十板,流徙。其家长不行稽察,枷一个月,责四十板。该管督抚以下文职官员,有疏忽失于觉察者,听吏、兵二部议处在案。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受害,亦未可知。相应免禁止可也。
康熙朝停止闰月
杨光先者,新安人,明末居京师,以劾陈启新,妄得敢言名,实市侩之魁也。康熙六年,疏言西洋历法之弊,遂发大难,逐钦天监监正加通政使汤若望而夺其位。然光先实于历法毫无所解,所言皆舛谬。如谓戊申岁当闰十二月,寻觉其非,自行检举。时已颁行来岁历,至下诏停止闰月。光先寻事败,论大辟。光先刻一书曰《不得已》,自附于亚圣之辟异端,可谓无忌惮矣。
笼络汉族之政策
圣祖在位六十一年间,虽外讨内绥,兵威甚盛,然亦知汉族之不可以武治也,乃用儒术以束缚之计。其政策有六:一崇祀孔子,亲往释奠,并饬国子监讲求程、朱性理之学,以风示汉民。一举博学鸿词科,以网罗明季遗民及奇才杰士。一开馆编《会典》、《字典》、《明史》、《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书,俾士人奉为准则。一巡游江南,召试名士,藉以观察民心。一开千岁宴,诏天下不论满汉宫民,凡年过六十五者,皆得与宴赋诗,以示满汉一体。一采鄂尔泰奏议,取士复用八股,以牢笼志士,驱策英才。(时八股之废,且数年矣。满大学士鄂尔泰奏请复之,有“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用以牢笼志士,驱策英才,其术莫善于此”等语。)自是以后,汉族始安,帝业始固。说者谓清之命脉,全在于康熙一朝能以儒术笼络天下之人心者,非虚语也。
乡会试副榜源流
乡会试之有副榜,考之前代,名曰激赏。顺治戊子科,诏天下廪生中副榜者贡至吏部谒选,其最者以推官用,次知县,次州佐。增广附学中副榜者,入成均读书,满一年,送吏部历事考用,如廪生例。后不为例。计顺治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举行。至康熙癸卯、丙午、己酉。遂不许立副榜名色。至壬子科,大司成某复请举行如甲午例,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