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如延津剑泅水鼎,神物终化理不讹。
于时恭承陛下圣,万方贡献声猗那。
人无遗贤物鲜弃,希世宝肯终烟萝。
熊熊龙气光烛夜,乃迹而得归搜罗。
转敕内府输朽贯,千金易致驷马驮。
陈之广庭重图训,奠如金瓯无倾陂。
龙翔风翥发天唱,四十八人鸣相和。
呜呼隐见会有遇,委弃道院岁已多。
冬菹实腹泥没足,学士凭吊资吟哦。
拂拭及远光万国,经天不掩同羲娥。
甄幽拔隐寄深慨,谁其会者空摩挲。
异物且贵况奇杰,努力明盛无蹉跎。
松花玉
松花玉,亦曰松花石,绀绿色,出混同江边砥石山。圣祖时始创为砚,四朝以来,各有妙制珍藏。滑不拒墨,涩不滞笔,允为佳品。乾隆时辑内府所藏旧砚,绘图系说,为《西清砚谱》,所列松花玉砚甚夥。
琥珀
琥珀中有小草,茎叶花萼,随冬夏二至以渐荣枯,《本草》谓之物象珀。大内旧蓄,不止一枚,高宗名之曰“灵珀”,而系以诗。
象黄
乾隆间,象房喂养贡象,多至三十余只,因谕令暂行停贡。向来各国贡象皆有名,咸丰三年,南掌贡四象,曰“陶罕董”、“陶罕控”、“陶罕换”、“陶罕慕”;缅甸亦于是年贡五象,一曰“唃斗”,一曰“蟒墨”,一日“戛那走”,一曰“那纪麻”,一曰“看麻”。又象房有象倒毙,太医院官验视有无象黄。世知牛黄,不知象有黄也。
东珠
东珠出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河中。匀圆莹洁,大者可半寸,王公以饰冠顶。采珠者为打牲乌拉包衣食粮人,合数人为一起,谓之珠轩。以四月乘舟往,至八月归,各以所获纳之官,如供赋然。旧时三十三珠轩,岁征珠五百二十八粒。或阙或溢,以数计赏罚。乾隆间,增四十二珠轩,征珠六百七十二粒。后又增十二珠轩,征珠一百九十二粒。
畅春苑前小溪内蚌珠
畅春苑前有小溪,直夜内侍,每云阴月黑,辄见空中朗然悬一星,共相诧异。辗转寻视,乃见光自溪中出,知为宝气。画计取之,得一蚌,横径四五寸,剖得二珠,缀合为一,一大,一稍小,巨似枣,形似葫芦。不敢私匿,遂以进御。此乾隆初年事也。高宗爱赏之,常用为朝冠之顶。纪河间记此事,谓:“小溪不能产巨蚌,蚌珠未闻有合欢。斯盖由天命圣人,因地呈符瑞。”寿跻九旬,康强如昔,非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