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记忆(2 / 2)
樊美芝轻轻活动脚踝,觉得骨头无碍,方要说没事。
就见割好杨柳条的钟花氏转身听到,立即弯腰掀开她的裤脚查看:“哎呀,都肿了,都是咱不好。”脚脖的皮肤和自己相比,白得刺眼,显得脚踝处红肿更加明显。
“没伤到骨头……”樊美芝脚向后躲,这人做事真是风风火火。
“快,我扶你回去,你别动,省得它更严重!”钟花氏充满歉意,语气却不予置疑。
“不过几步路,不碍的,你们有事先忙去吧?”
杨柳树外路边有两只竹篮,上面用纱布罩着,应该是她们为田里农忙的家人送饭呢!
钟花氏迟疑:“这……”
林江氏建议:“咱们两家田靠近,钟花氏你篮子给我捎带着去,你扶着宋樊氏回家,再追上我。”
钟花氏立即拍手赞同。
“麻烦了。”樊美芝跟着钟花氏一步一挪往回走。
林江氏在后面嘱咐:“钟花氏你慢点走……”
柳条被截成几段泡在水里。
“要喝水吗?”樊美芝被钟花氏扶着歪坐在床榻上,客气地招呼。若知道出门一趟,却要以脚上加重脚伤为结果,她怎么也不会为了区区两次口腔卫生习惯而冒险。
若是自己习惯像原身一样,就没这么多事,樊美芝第一次觉得自己带来的生活习惯会给自己增添麻烦。
“你别忙了,咱走了!”钟花氏来回跑,确认她在此再没有什么能帮助宋樊氏的,立即告辞。
樊美芝原本还想在割柳枝后,还想找一找附近是否有蒲葵,可以制作扇子,这下脚踝的伤加重,只得作罢。
一停下来,被她忘记的饥饿感再次浮起,腹中这下直接轰鸣起来。
好在厨房就在她卧房的对面,中午她曾用过。
她准备用早上桂婶带来的饼,就着茶水对付一顿晚饭,既省了暑天厨房做饭的苦差,又方便她脚踝来回运动。
横竖这天气,胃口一般都不大,足够她填饱肚子。
厨房比卧房小一点,进门正对着的木架上放着案板菜刀等物,左侧靠墙则是两副六尺高的三层架格。
两个架格摆满吃用,一个中间放着几个碗碟样式古朴的粗瓷,下面两只圆肚瓦缸,其中的米面,全然不似自己吃惯的精细,粒小,颜色发黄。另一个架格上零星的几种蔬菜,都是樊美芝常见的家常作物,其中有白菜,辣椒等。
中间房梁上用麻绳挂着的篮子里,放置的是腌制的肉类。
樊美芝来到右侧角落石头垒的灶台旁,灶台上最让她惊喜便是调味料不若她想得那么紧缺,油盐酱醋皆备,分别放在拳头大小的小瓦罐中。
点火用火折子,一吹即燃。油是花生油,量很多不用省,记忆中宋家给胡柱胡爷爷的地便有花生田,每收获时节,对方往往多摘许多花生抵多点租金。而最少的便是盐了,好在不是大颗粒,大块头,比不了现代的精盐,但其中最大的,也就芝麻粒大小。
对着灶门的墙壁被火烧得熏黑,是她今早的杰作。
此时地面上烟尘灰烬已被一堆干柴草掩盖替换,几乎看不出当时的凶险,是当时桂婶整理收拾好的。
记忆中,原身虽出生于农户,算得上老来得女,从小貌美,被娇宠着长大,父母故去,虽学着做了些事,但当时来的宋家还是富户,宋家大郎平日又多以妹妹态度宠着她,因此即便原身会做些,她也甚少下厨。
而她自己饭菜不复杂的基本都能上手,只不过这农家土灶长时间没接触,自己中午做饭时有些手生的。
兴许因为环境好,宋家也算爱干净的人家,樊氏发现连苍蝇都没见到几只。
宋家的家境很不错了,原身怎么会觉得大不如前了?
樊美芝感叹了一句,可惜天热,即便食材齐全,她也懒得做。
她揭开锅盖,拿出灶里的两张饼,又从另一个锅肚中灌了一壶凉茶。
面饼无油发黄,口感粗燥,但足够她简单填饱肚子。
她吃着才突然发觉自己对于原身的记忆越来越多了,心中不由更加安稳。
晚间樊美芝拴上了院门,用着晒热水畅快地冲了凉。
不过,拿过泡好的柳条,恨恨咬开杨柳枝,撒上厨房中的盐,刷牙后,结果口腔中没有原来每次使用的清爽感,只留下满口的青木苦涩之味。
……她忙了一通,究竟得到了什么?
乡野人家天黑便入睡,樊美芝虽想起这个时代有蜡烛,却没有找到。
她听着院外蝉鸣、蛙叫,想到原身记忆中那张男主的面庞,明日就要见面了。
樊美芝渐渐进入梦乡,又再次做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