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2 / 2)
老唐说:“得了,我突然有了这么大个儿子,我怕我的棺材本都不够他糟蹋的。这眼看着他也半桩高了,婚配嫁娶生孩子过日子,得多少钱才够糟蹋的?”
舅父呵呵一笑,说:“难怪您一辈子一个人,原来是怕糟蹋钱呢!”
老唐也跟着一笑,说:“可不是么,年轻时总被别人嫌弃没男子汉气概,不愿跟我结婚过日子,老了老了有了点男子汉气概了,又没了那份娶妻生子的心境了,这一生也就这样耽搁了,也就这样了,怎么着也是一辈子,横竖都是死,想透了也就没那么糟心了!”
老唐破天荒突然提及了他终生未娶的缘由,气氛一下子就变得严谨了,也就不适合再开玩笑了。于是我将到了嘴边的玩笑话又咽了回去,起身掸掸身上的尘土率先带头往前走。
大家见我在前边走了,也就都跟着往前走了。不多久,我们就到了我们姜家镇的线报联络点了。我们和接头的暗号联络后,在他们的带领下七拐八拐地进了一条小巷子,然后从巷子一头的一扇门进去,再七拐八拐地走过两三个院落,最后进了一座四合院。
进了四合院,里边我们的线报人员已经整齐地列队欢迎我们了,我见这边的线报人员还是原先的那些人,六个人的小组,还是那么的熟悉,突然刚才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下来了,仿佛之前在日本人面前的那出戏,不过是小时候惯常玩耍的那出戏,不过是重复着又做了一遍而已。
晚上我们的晚饭很丰盛,线报的头目谢四手的手下杨八箭,此人十分的好客,将自家舍不得吃的陈年旧货譬如腊肉腊肠什么的,都倒腾出来招待我们。说到杨八箭这人,还真的要多费点口水说道一番,此人和猴老五一样擅长跑射,可以奔跑中连续射出八支箭,且绝对可以做到箭箭中的,话说他的能耐似乎比猴老五还要强一些,这就是为什么舅父要派他在姜家镇做线报头目的一大缘由,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姜家镇本地人。
晚上除了吃饭,还要听取一下近来姜家镇的情势。杨八箭将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事细致地跟我们说了一遍后,转脸问舅父:“日本人的眼线到处都是,我怕我们是没办法集体行动的,明天如果要出去,只能坐黄包车一个一个走,且这镇子上目前还没有投靠日本人的帮派,规模最大的莫过于谭七班了,不过想要和谭七班的当家见面可没那么容易,没有熟人引荐,基本上没有可能。”
舅父转脸问老唐:“谭七班里的有些人您是认识的吧,您在姜家镇那么些年,依照姜家的地位,谭七班怎么说也应该给几分面子的!”
老唐吧唧吧唧只顾吃饭,好半天才抬起头将嘴里的饭菜咽下,说:“都这么多年不见了,不知道他们当家的换了没有?要还是谭老七呢,倒是可以说上话的,毕竟我们曾一起读了很多年私塾,要是换成后辈了,那就难说了,你也知晓现在的晚辈都目中无人的。”
舅父听了老唐的话,沉默了一会,转身去盛粥喝。此时老唐大约吃的差不多了,就突然又开口说:“不过明天可以去试试,他们现在在老宅子里还是已经挪了地方了?要是在老宅子里,怎么都好说,谭家的老人肯定还有人在,不可能这几十年都死绝了。”
杨八箭一听老唐这样说,忙回应着:“还在尽一头的那个谭家宅里,他们谭家班的人平时都是以伙计的面目出来做事的,就怕被日本人盯上,之前做的大米生意也不做了,日本人一来就将镇上的米行都拢占了,他们谭家现在改做养鱼贩鱼和木材家具生意,这两样日本人都不感兴趣,他们也就做的安逸了。”
老唐要了一碗茶开始嘬,听杨八箭这样说完后,笑着说:“都是一群龟孙子,依我看能联合起来的可能性都不大,要不然他们怕是早就暗中联合好了,你们看这姜家镇大大小小几十个帮派,现在都藏的藏躲的躲的,有哪个是有胆量出头和日本人对抗的?”
大伙听了老唐的话,原本还抱着一线希望的,此时都没了信心,都觉着明天的见面很可能就是一种自讨没趣,不免都有点心灰意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