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老董事长伏元年将其称为“聚光灯”。
车身上的有些特征是颠覆性的,腰线以上视野开阔,一切尽收眼底,这对汽车而言是史无前例的一种设计。
关于透明车顶,汽车制造者已经讨论了好几十年,也谨小慎微地进行过多次试验,如今巨轮座真的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而且结构依然坚固。
透明的玻璃车顶之内,垂直构件是由设计师所说的“AC钢柱”构成,材质轻薄且强度高,经过塑形已经几乎看不出来,在头顶交错纵横,衔接得天衣无缝,毫不起眼。
苏小圆知道,不仅是外观,工程创新应当和整体设计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巨轮座用电子燃油喷射装置取代了传统的汽化器,而汽化器是原始发动机的过时产物,在其淘汰后被遗留下来。
同时,巨轮座的车载计算机大约只有鞋盒大小,而其众多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装置。
不过,工作室里的模型上并没有安装这些机械装置。
只有一个玻璃纤维的空壳,是按照最初的泥塑模型做出来的,不过即使近距离地仔细观察,也很难看出聚光灯下的模型不是真车。
这个模型摆在这里,既是为了与之后的模型做对比,也是为了供公司高管们来此参观、回顾、担忧、重拾信念。
这种信念很重要。
巨轮座车轮转动的可是股东们大笔的资金,以及事业和声望,上至董事会,下至董事会股东,都在其列。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能单独负责一辆汽车的完整设计与生产,但在设计团队中,苏小圆无疑比任何人都投入得更多,她为巨轮座倾注了自己的创想、艺术才华和精力。
伏氏研发中心,成立于1990年代初期,其前身是苏维埃博士回国创办的实验室项目。后被并入伏氏集团。其目的是为了汽车领域的创想提供成长环境。
过去20多年时间里,这里收拢了一大批汽车行业的技术精英。
他们研发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汽车领域,还更多涉及了传统之外的汽车技术,新能源、无人驾驶、数字智能等等。
这些都代表了汽车产业的未来,在伏元年执政时期,该研发中心和总部的市场销售等部门,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集团总部对研发中心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一切。
陶也清接任后,更倾向于拿来主义,诸多研发项目完成后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研发中心的技术精英自认为他们创造的是黄金宝藏,但公司管理层却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工作室出来,看到报告大厅里聚满了人,研发一部的两位同事Lali和Adale正在向参观群体展示研发中心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