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1 / 2)
陶然邀请他们进门, 一共就两个人, 就是上次开大会说要办鱼塘的陶越和要种蘑菇的陶盛刚。
让他们坐下后,田玉霞就端来了茶水和水果, 刚帮他们家干了活,让他们先休息休息,有什么事等会再谈。
陶越先喝了口水,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陶然, 你竟然买了桑树。我可是准备弄个鱼塘, 你说我要不要在鱼塘边也种上桑树,弄成以前书上说的什么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在初中课本上就有, 陶越这人学习不太好,但对于吃的还是比较敏感,当时老师说这样可以养鱼,他一下子就感兴趣了。只是时间过去太久忘记了, 今天陶然这桑树苗一运过来,陶越就想起了这件事,心里有了些想法就找上门了。
“桑基鱼塘?什么意思啊?”陶盛刚是和陶盛文一辈的, 那时候就读了个小学,对桑基鱼塘这四个字是全然的陌生。
陶然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他讲了, 陶越在旁边听着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我好像听谁说过桑树还分成果树和养蚕树,陶然你这买的这批都是果树吧。”
“不是, 其实桑树本来就能既结桑葚, 又能用桑叶养蚕, 只不过后来有些人专门把桑树往结果和养蚕这两个方面培养。我买的这些桑树不是专门结果的品种, 也不是专门养蚕的品种,是既能够结果,也能够养蚕。”陶然解释道。
现在被培育的桑树,有些是长出来的桑葚又多又甜,但是桑叶小不适合养蚕,有些是桑叶大但是结果少。陶然买的是没神农系统出来的品种,当然能两者兼顾,而且他对神农泉有信心,觉得这批树苗肯定能在结果和养蚕两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听到陶然的回答,陶越考虑了一下,支支吾吾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陶然,我听你这意思是准备养蚕啊?”
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陶然直接点头承认了。陶越接着说道:“我也不准备种桑树了,鱼塘就够我费心思了。我就是想着你要不要在我家那鱼塘边也种上桑树。”
“你这鱼塘还没建呢,就想着占便宜了。”听到他提出这话,陶盛刚觉得这小子的想法不对啊。
陶越被说地涨红了脸,连忙解释道:“我没想占便宜,这桑树种在池塘边我平时帮忙照看着,到时候我还能用塘泥给桑树施肥。以后陶然要是养蚕,那些可以用做鱼饵料的蚕沙、蚕蛹我都花钱买。
“那你这么说,还是我占你便宜了。”陶然笑着说。
陶越挠挠头:“我那池塘边总不能光秃秃的吧,可是我估计建了鱼塘买了鱼苗,手里就没有多少钱了,所以就想着让陶然在鱼塘边种上桑树。”
他这一解释,大家都清楚了,不过陶盛刚还批评了他几句,没钱村里人都可以借,但是话要说清楚。
陶然也说要是想种的话,他可以考虑考虑,不够要等些时间。陶越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给陶然道谢,他今天过来就是因为看到了陶然买的桑树苗,至于鱼塘,他早就选好了地方,就准备开工了。
看他确实没有什么要说的了,陶盛刚才开口,他来就是为了种蘑菇的事情。
说到这,他就先叹了口气。他以前在村子里种过香菇,可是香菇在远山这边卖的价钱不高,而且干这活实在是太累,所以他种了两年就放弃了,收益还不如出去打工呢。
现在因为神农泉,桃源村所有的植物都焕发了生机,陶盛刚又想尝试一下种植香菇。他对这工作熟悉,也很喜欢香菇的味道,小鸡炖蘑菇可是桃源村里最常见的一道菜。
听着陶盛刚在那里述说,陶然还有些疑惑,都下定决心了怎么还这么忧愁。
在旁边听着一直不出声的陶盛文开口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以前你种蘑菇虽然没赚太多钱,但是也没赔钱啊。现在咱们村有了神农泉,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你个大男子还比不过春梅呢。”
总算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陶盛刚因为以前的那一次失败而有些胆怯,所以虽然决定好了要再种蘑菇,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稳。现在陶然在桃源村的名声不是一般的高,他就过来想听听陶然的建议。
陶然觉得盛刚叔这个性格可不像他的名字,哪就能因为一次失败而畏首畏尾呢,而且上次也不能说是完全失败。
陶然想了想,他也觉得种蘑菇完全可行,就把自己的心里想法说了出来。他还给陶盛刚推荐了一下现在市场上的常见蘑菇,除了他以前种过的香菇,还有金针菇、平菇、杏鲍菇以及种植难度稍高的白玉菇。
这么多品种的蘑菇,陶盛刚还真没有考虑到这里。他连忙表示要回家去想想,再好好查查资料,找人问问,说完就告辞了。陶越也跟着一块离开。
陶盛文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对陶然感叹了一声:“你盛刚叔性子好,但就是有些不够坚韧,比你春梅婶差远了。”
“嘶……”刚说完这句话,陶盛文就感觉腰上一疼,就知道大事不好了,连忙对着陶然义正言辞地说道,“当然了,要真比起来,全村的人都比不过你妈。”
说完后,陶盛文才扭过去向田玉霞讨饶。陶然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父亲的话没错,盛刚叔这性子比春梅婶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