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 / 2)
“那是看你心思也没在学习上才没管你,这还有一年就高三了,训练还那么紧,不还紧张你大学可怎么考啊。”
“好好好,我会好好学习的,您放心吧。”
“嗯,知道就好,还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通透点儿,世俗什么的不用太在意,在意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就行,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孩子,开心长大最重要知道吧!”郑聊向语重心长的对说了一句。
嗯!徐枕确定舅舅也就两口的酒量了。
“好!”徐枕回答。
一中建校一百余年,比师大的建校还早了几十年,是后来到管理瓶颈才被Y省教育总局划归到师大附中的管理之下,在M市名气很盛。
师资力量完善,管理制度合理有效,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部,升学率更是三个分部都是杠杠的,高中部的重点上线率更是在整个Y省都是出了名的高,但在方洧看来,唯一有一点儿不好的就是一中的高三备考生必须全体住校,说是方便管理,安排合理的高考复习期间的作息,把往返学校与家里的时间节省出来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
方洧觉得复习的效率不在于时间而在于专注度,但他也不否认是大部分人是适合这种方式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方洧因为每个学期都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住在俱乐部进行竞赛训练,所以中考报志愿的时候填了不用住校甚至连请假都特别容易的实验中学。传说这所学校是艺术生的天堂,方洧在呆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后深有感受,老师个个都多才多艺,随时能给你来一个个人技表演,赵乾那个傻逼,学习成绩差的一比,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了一段时间后,唱歌方面的天赋倒是觉醒了一样,经常有模有样的去练声。
方洧没想到,自己特意为了躲开的又转回来了,看来是注定躲不开寄宿校园生活了。
方洧捏了自行车的刹车,脚撑在地上,在校门口看着那一排金灿灿的一中的校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咽了咽口水,学校果然是永远向上的地方。
一中整个校园建设的相当不粗,中间是民国时期样式的文化底蕴馥郁的老教学楼,经过维修翻新,依然泰然自若的屹立在那里。周围是以抱圆式向四个方向扩开的新式教学楼,因为开学的缘故有不少学生在走廊上嬉戏打闹,整个校园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气息,跟今天晴朗的天气倒很是应景。
新学年开学,校门口挂上了两条大大的横幅——欢迎高一新生入学和欢迎初一新生入学。
进校门两边分别摆上迎新生的工作位,披着迎新生绶带的学生会人员个个都忙活着,带领着一脸稚嫩又藏不住好奇的东张西望的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热闹得很。
方洧在原来的学校上了高一上学期,下学期就因为老爸的事轻度抑郁而休学,现在凭着以前参加竞赛获奖的证明直接入学高二,他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很好的重新适应集体生活,成绩方面倒是没有太多担心,要用赵乾的话说这就是学神的自信吧。
他低头轻笑了一下,下车推着车走进校园,朝着校园西侧的学生停车场走去,打算停了车去找高中部的行政楼赵年级主任办理入学手续。
高中的转学手续很是麻烦,徐叔叔已经帮了这么大一忙,这入学理应是需要自己来了。
经过转悠了校园快两圈的功夫,方洧总算在老教学楼的背后找到了高中部的行政楼,一路问过来了解到原来整个老校区的区域都是高中部的教育设施,学习氛围这么好的地方,确实非常适合青春年少的高中生们在此学习,也难怪一中的重点率那么高了。
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姓黄的年级主任问方洧住校还是走读,一中管理严格,但同时也给了学生相对的自由,高三时必须住校,高一高二期间没有明确规定,但有些努力好学的学生还是会提出想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住校的申请,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当然是喜闻乐见的,所以老师也需要清楚每个学生的诉求。
方洧从小住在家里,而且由于老爸工作的原因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一个人住,就算在俱乐部也是每个人独自住一间,所以他不认为自己现在能够一下子就能适应与舍友的同居生活,选择了走读。
他办理了校园学生停车场的自行车停放打卡牌后,拿起书包背上去教学楼找新班主任报道去了。
没想到在教室见到了有半个月没联系了的徐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