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后来师父受不了这些人的叨扰,特意在山脚设置了七七四十九难,本来九九八十一难,只是因为瑾思多次溜下山,脑子又不好使,不小心被夹过脚,脱过臼,最厉害的是六师兄,有一次偷偷下山,晚上路黑,回来时没注意,差一点绝了根儿。
老师父只好给下了命令,每月初一可以出去,第二天午时必须全部聚在大殿共进午膳,最后规矩是给他们的,不是约束师父自己的。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大量的人士慕名而来。
他们认为老师父此举更是为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老师父听说后,一向和蔼可亲的他破口大骂,“蒙个狗屁的面纱。”
当时目睹这一幕的仅有瑾思一人,瑾思久久愣在原地,很久方才反应过来,“原来一本正经的师父,也会骂人的。”
后来,老师父在出奇招,派当初目睹自己大怒的瑾思放出布告,这七七四十九关关关包含了不少武学真谛,一关200两。尽管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花钱买罪受。
瑾思问靖宸大师兄,“师父愿意带我上山,是不是说明我天资聪颖,与他有缘。”
那个人清亮的眸子,高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眉宇间一股淡淡的诗意,顾盼流连,让人不忍侧目的容颜,他低低一笑,霎时间阳光明媚,仿佛冬日的暖阳,又仿佛山间送暖的和风细雨,他长瑾思五岁,他一笑,瑾思总觉得一切美景都将黯然失色。
声音如他本人那样的温暖,每每与他交谈,瑾思心潮逐浪高,如坠白云间晒着太阳,靖宸道,“小师妹啊,那是因为师父不喜欢他们。”
瑾思不禁黯然神伤,“这里一共十个人,无论琴棋书画,还是十八般武艺,我没一项是不是最末的,每年还能安慰自己,总也比别人强,如今,我还自豪个什么劲儿呢。”
靖宸师兄安慰道,“师妹聪明伶俐,吾从未见任何一个女子像师妹这般玲珑剔透,不要妄自菲薄。”
瑾思狡黠一笑,嗔嗔道,“没关系的,师兄你以后要保护我啊。”
“那是自然,我是你们的兄长啊。”师兄慢慢道。
瑾思的眸子又黯淡下来,她心知肚明,在她心里,师兄不是兄长,而在师兄眼里,青梅竹马的只有二师姐柳若言。
瑾思在山上的日子,极为清闲,每天除了上午的固定习武之外,下午睡觉,而她的的师哥师姐大部分愿意继续刻苦练武。在把山上险峻的美景浏览之后,在无兴趣,便开始跟着师姐,靖宸师哥从小青梅竹马,一直倾慕的若言师姐,学习琴棋书画,四书五经,而她的目的仅仅是想多看师兄两眼。
每每看到师兄含情脉脉的眼神,又忍不住轻叹一声,多么想在风中起舞的是自己该多好啊。
可惜自己与若言师姐比起来简直差的太远了,她一度认为靖宸是天下间最完美的男子,若言是天下间最美的女子,当真比画里走下来的还要好看,她肌肤胜雪,容颜晶莹,最是百花间最美艳不可方物,剪水双瞳一颦一笑间,犹如碧波荡漾。
瑾思认为自己虽然长的还可以,但是和若言师姐比起来,一个是仙子,一个是美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个琴棋书画样样不是很通。
不仅如此,在武学方面,瑾思的造诣一直稳居第十,好的是,每次被罚,靖宸师兄总会出现,陪着她坐在夜晚的繁星下,有时候她带来一些奇门遁甲,医术药理的书籍极有耐心的讲给她。
因为她对师兄说,别指望着下山后能匡扶人间正道,我下山后就是去当个江湖郎中的。
瑾思早就想好了,自己心无大志,又不想济世安民,如今乱世,下山也没好日子过,她真的想就这样的挺好的,况且这里还有师兄。
师兄微微一笑,那笑容真的是融了心,化了骨,只不过有时放松下来,就深情款款聊着他和他的若言。
每逢此时,瑾思礼貌的微笑着,随便指着书中某一处……
这样的日子平静的过了八年,瑾思想,这样一辈子也是可以的。
可是一切从三个月前下山遇到的那个男子起,开始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