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坐而论道(上)(2 / 2)
此句和财货及与民生息之事有关,既有陶朱台的教授范畴也有文韬阁的研究内容。
首题并不难,许年也没有打草稿,当下提笔便在程文纸上写道
治其事而善理财,得其道而自裕焉。
这一破题中规中矩,虽无惊世之语但也算的上是极其恰当,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归纳的很是准确。
再看第二道题目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从来到这双月照耀之所,许年就听到过这句话,当今世人将所有神书全归于圣贤所言,但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这句话也是如此。
这句话在当下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关于修行境界的划分就出于其中,想来这次的破题也当从此处入手。
志学到而立,而立到不惑,再由不惑到知命每个层级都是境界的突破,故而这破题之句当是
略作思考后,许年心下已有了答案,举笔再次蘸墨而书,片刻之后一行小字跃然纸上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渐以至之也。
其意为修行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即便是修行到那至高的境界至圣先师也是循序渐进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积累而成的。用这一句破此题,意境和道理皆备,这就显得颇为高妙了。
前两道题都是普普通通,浅显易懂,难度不大,对大多数学子而言,其回答只是好或者很好的区别,区分度并不高。因此这最关键一题便是最后的这个了。
依旧是审题,其实这最后一题也没什么好审的,只有“赵时春”三字,看上去很是简单,到好似个人名。只不过越是简单的题干,破题起来越是麻烦,因为其无定例可循,也无太多词句可依。
看来先生们为了出一道有区分度的题可是煞费苦心啊,只是苦了我等小小学子。这是许年看到此题的第一反应。
活动微酸的脖颈,许年抬头看了下左右,同时也是理清下思路,但见同年们也都是在皱着眉头冥思苦想,恨不得把薄薄的试题纸给看透,恨不得要想个空前绝后的绝妙词句把赵时春这三个字给破出花来。
赵时春、赵时春
有什么特殊含义么?莫非真的是个人名么?
按照什么思路去破题呢?
人名?
春景?
赵、赵,赵德昭,赵德秀?眼前浮现出自己两个出身王府的同年,他的思路莫名的就有些跑偏了。
对!大宋官家姓赵,春天又是四季之首
有了!
灵光乍现之下,许年提笔疾书
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时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