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灯会猜谜路遇(1 / 2)
林林总总折腾了十几天,迎接拜访的人还有去拜访别人,拜祭做礼节等等,弄下来,简直让元禹华感觉自己都心力交瘁了不少。
幸好,已经到了元宵节,总算是到了春节最后一天,终于可以解脱了!
“闷坏了?”女子笑着问道。
“这几天都没有怎么好好放松过,不是去拜访别人,就是别人过来串门,应付下来,都累死了!”无力哀叹道。
“谁让你在这里这么受欢迎!他们这是喜欢你,感激你呢!”女子道。
闷声答复,“我知道……”
“最后一天了,听说有元宵灯会看,我们就借此放松一下?”询问。
不由得来了兴致,“也好,闷了这么久,定要出去好好玩一下才行!”
为了防止像之前在街上遇到围堵的情况,元禹华与女子不得不伪装一番才可以出门。
从后门的那处不起眼的地方走出来,绕着偏僻的道路,转了一个大圈子,才走到了外面的市街上。
入眼到处介是一盏盏精致喜庆的灯笼,摆在过往行人眼中。
“这里的灯笼好别致,不如我们挑一两个带回去吧!就算是收藏或者给阿洛那那小子玩也好。”元禹华兴致勃勃询问道。
倒也没什么大碍,也就点头同意了。
在灯会这一天,若是想要某个灯笼,就必须把属于灯笼的那个字谜答出来才能拿走,否则无论多少价格都不会应允你的。
一开始灯谜的由来,相传是有位书生在元宵节与友人出门逛灯会时,为了想增添些许乐趣,于是便买下一灯笼,上面写出谜语,让朋友猜谜底。
旁的人瞧见,观察这着实有趣得很,便效仿起来。
后来慢慢演变,人们就开始在灯笼上出字谜,为自己家人赢得那红灯笼,算是一种祝福,讨个好意头。
“阿漓,你看那盏如何?”眼神不经意瞥见一盏灯笼,看着还算是挺别致的,便转头询问女子。
点头,“我们过去猜谜吧!”
付了十文钱给摊主后,将那谜题拉出来,只见上面写着,“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打一字。”
眉头不自觉皱了皱,“它到底暗示什么字呢?”元禹华轻声嘟囔。
见元禹华眉头一直紧锁着,不免对难住他的诗句起了兴致,于是也凑过去看了几眼,两三下看完,不免对这首诗起了兴趣。
“这并不是简单的拆字,另外这四句诗都代表同一样字,倒也有趣。”女子在一旁提醒道。
转头望着女子,“你猜到了?”
不置可否,“有个答案。”
不免有点儿嫉妒女子,就看一眼就将答案看出来,而他还苦苦思索,毫无头绪。
“我与你的阅历不同。”像是将元禹华那微不可察的失落看了出来,女子淡然道。
一顿,“也对……”毕竟女子都活了那么久,见识都不是他能比拟的。
放宽心后,不再纠结这些旁外的,专心揣测这个诗句的谜底。
女子提示说,这四句诗代表的都是同一样字,而这个字显然不是就那么简单拆增可以得出来得,会是什么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