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乌鸦阿康和超常儿童 > 14 假期将至

14 假期将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开始时李理想很苦恼,他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导师。导师认为,那一定是他太过劳累了。为了这篇论文,李理想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导师建议他暂时放下数学,彻底放松一段时间。李理想接受导师的建议,他把所有和数学相关的籍和资料通通锁进了一个箱子。

当他重新坐在椅子上时,竟然发现自己不知该做点什么。他感到特别沮丧,认为自己的人生一定出了问题。他想起今年自己已经22岁,生命已经走过了22年。这么久的时间里他都干了些什么呢?好像除了做题也没干。

李理想对自己的人生很不满意,他甚至认为自己白活了22年。

为了搞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李理想有时会躺在床上一整天,有时会跑到丁香园里,在树下徘徊一整天。乌鸦阿康在枝头焦虑地望着他,希望他能说出点什么。但李理想并不理睬,只是说:

“这事你帮不了我,得靠我自己想明白。”

论文答辩会的那天早晨,李理想把一封信留在桌子上,然后悄悄地走了。

被派来催他赶紧到场的人看到那封信,赶紧跑回去,把信交给导师和校长。信上只写了三个字:我走了。

校长立刻派人在校园里四处寻找。

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九点整,大学校长急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导师老教授急得脸色发白,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时间到了,校长摇摇头,无奈地说:

“我们只好宣布他病了。”

博士论文答辩会的主角——博士生李理想,那个被喻为“数学天才”的年轻人病了,不能露面。这个消息真是爆炸性的新闻,会场里一片窃窃私语。

大学校长和导师正陷入无比绝望,答辩会的特邀主持——数学学会的会长,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出面解围。他说:

“这位年轻人的论文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看过。半年之前,这篇论文在我们学会的学报上刊出,立刻在我们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篇论文思路清晰,证明过程准确无误,方法独特,让我大开眼界。大家都知道,多年来这一分支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大家好像都遇到了瓶颈,束手无策。李同学的发现带我们突破了这个瓶颈,让我们又看到了前进的道路。

“我和李同学虽未谋面,但有过多次的信来往,切磋论文的某些细节部分。我知道在座的一些先生也都和他有过不少的信,所以这篇论文已经被充分地讨论过。我没看出这篇论文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所以即便李同学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场宣读他的论著,我也将在这一份评审意见上写下:通过。不知各位先生有何高见。

“其实我来这里不是为评审他的论文,而是希望他能看看我的论文。我也遇到一处难题,一直无法突破。李同学是位解题高手,我希望他能帮我找出一条新的思路。”

数学学会会长的话被大家一致认可。这场特殊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在没有主角露面的情况下,被教授们一致认可通过。22岁的李理想成为这座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

李理想两手空空的穿过丁香园。阿康站在树枝上面叫他:

“李理想,你要去哪里?”

“不知道,但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就是现在。”

“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你身上有钱吗?”

“没有钱,但有张银行卡。是导师给我,他说那里面有钱,是属于我的。不过我从来没用它。”

“好吧,真没办法。只好先带你去找个地方,那里收留‘无家可归者’。”

乌鸦阿康带着李理想走出了大学校园。穿过马路,又走了几百米,来到一座大楼前。李理想看到大楼上有几个大字:西郊宾馆。

“进去吧,李理想。用你的银行卡,他们会让你住在里面。”

李理想拒绝重返大学校园,拒绝大学里的任何人来见他,包括自己的导师。所以乌鸦阿康不得不做了他的代理人。

导师说:

“这孩子这么做会毁掉了自己的声誉。”

乌鸦阿康说:

“他不懂什么叫’声誉’”。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而且之前一点儿没和我透露过。我也没发现他什么不良情绪。”

“他说过自己像一台’解题机器’,他生命中的一切都有别人安排的。他不想再当机器。”

需要承认,李理想在数学方面有着极高的智商,但对生活常识几乎一无所知。这也许是老天的安排,看来老天也是很公平的。

导师说:

“我觉得他会回心转意,在回学校,回到我的身边。”

“我也这么想。我想过些日子他会想明白,然后说服自己。也许是明天,也许需要一年,两年。不过现在我们得帮助他,帮他度过难关。”

李理想不想回到校园,也不想回到他的故乡广东香山。他不想见他的父母,他的心里对他们有种怨恨。

“那他就继续待在这座城市吧。如果他哪天回心转意,马上就可以见到我。现在我们得想办法给他安排个去处。”

李理想不想再和数学打交道。但除了研究数学,很难找到他能从事的工作。导师四处打听也没有找到合适他的。有一天导师从图馆里借来不少当地的报纸,和乌鸦阿康一起在报纸夹缝间的广告里查看“招聘信息”的广告。发现有这样一条:

“城市某公园的附属食杂店,寻求兑让。”

阿康觉得这个也许可以考虑,就去问李理想。

“行!”

李理想很愿意。

很快李理想就成了那个公园食杂店的店主。现在,他每个星期一骑着三轮车去进货,平时坐在收银机前,大声告诉顾客一瓶矿泉水几块钱,某种方便面卖完了,下周再进货。李理想很快喜欢上这种和数学不沾边儿的新生活。

除了自己的导师,那位数学学会的会长也没有忘记李理想。会长希望他不要完全浪费掉自己的才华。会长推荐他做学会期刊的特约审稿人。任务是给每一份投寄来,准备发表的论文挑毛病,指出可能的错误。在乌鸦阿康的极力劝说下,李理想接受了这份差事。

每个月数学学会把稿件通过邮局寄到李理想手上。李理想一篇一篇的审阅,如果有错就标明问题所在,给出一些修改意见。然后再寄回给学会。这样的学术讨论只在纸面上进行,而不用面对面。每个月数学学会按时把一份薪酬寄给李理想。

新生活让李理想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在哪里失落的,“拐点”出现在哪里?(拐点,又称反曲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

他努力回想。今年自己是22岁,去年是21岁,前年20岁。他继续回溯自己那还不算漫长的人生。大学里的经历,中学留下的记忆,还有童年。

他想起童年,认为那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他比别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玩儿,因为他做功课比别人都快,也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为考试而感到苦恼。

他想起自己曾经爱看“小人”。爸爸妈妈曾为他买过一些。有一套“三国演义”,他非常喜欢。那一套有好几十本之多,妈妈不可能全给他买回家。当年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那可是一个大笔钱。

后来放学的路上,有人摆旧摊,里面有全套的“三国演义”。摆摊的摊主允许他每次花五分钱坐在摊旁看。每当他的口袋里攒够五分钱,放学后就会跑到那摊那儿,继续他的“三国演义”。

他一册接一册地往下看,希望把他们全都看完。但好像在某一天,他的计划被中断。为什么中断了呢?他想不起来了,但一定是被中断。

后来长大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也不再新奇,那段童年往事也淡忘了。

有一天,他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他那失落的童年幸福也许和那套被中断的“三国演义”小人有某种关联。他象侦探一样仔细搜寻自己的记忆,希望发现线索。

某个周末,李理想在城南的旧市场上发现的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因时代久远,页已经变黄。一套几十册,用玻璃纸精心地包裹着。李理想询问店主人:

“我能翻翻看吗?”

“不行。”店主摇头。

“多少钱?”

“最低两千元。”

“为什么这么贵?”

“这可是品相极好的收藏品。”

李理想花了两千元,把那套“收藏品”买了回来。当食杂店里没有客人又无事可做时,他会小心的取出其中一本,小心地翻看。仔细观察着纸上的那些小人儿,看着他们舞刀弄枪,看着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个被遗忘在童年记忆里的人生“拐点”在何处?可能藏在这些连环画中吗?可能藏在某一册某一页上吗?可能藏在某一页的某个小人儿的身上或脸上吗?

夜幕降临,公园里的鸟进入梦中。树冠是它们的屋顶,屋顶上是高高的夜空。有无数颗星星从天上散落后,又忽然静止在半空。停在那儿不动,还不停的闪烁。

乌鸦阿康眨眨疲惫的双眼,然后合上。

只有麻雀小扎还不忍睡去。

“阿康,你睡着了吗?”

“嗯?”

“我能再问你一个问题吗?这李理想找到他的人生幸福了吗?”

乌鸦阿康睁开眼睛,想了想。

“我不知道。我想他一直在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答案,一直没有停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