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多事之秋1(2 / 2)
凌方仪起身给罗正倒了杯水,把蓝凯留下的字条递给罗正。这一天他打了无数电话,蓝凯的同学朋友、包括北京的公司都打了,想找到点蛛丝马迹,然而大家都很茫然,就连蓝凯最要好的罗志斌、冯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听说罗正来了,张驰也过来了。他任何时候都是头发一丝不乱,衣服一尘不染。天生一副小生的模样让他看上去至少要比实际年龄小5岁。
“你们怎么个打算?”罗正问。刚听到蓝凯离家出走的消息时,他第一想法是把蓝凯追回来,可看到蓝凯留下的字条他发愁了,什么信息都没有,往哪儿追?
“找,这小子也太没责任心了。”张池似乎很生气,心里却是一阵莫名的高兴。
“问题是怎么找?”凌方仪面上平静,心里很是焦灼,不知道人去哪里,不知道去做什么,若大个中国,无异是大海捞针。可是坐等蓝凯自己回来,又实在不放心。
“只能多派些人手试试。” 张池右手弹钢琴般轻轻敲着桌子。
“试试也要有方向或线索。” 凌方仪闷头抽了阵烟说。
罗正把公安找人的办法想了一遍,也不由摇摇头。他又拿起纸条审视了一遍,二个月?象是要处理什么事。罗正凝神想了一会儿,对凌方仪说:“你了解小凯,先琢磨琢磨去向,二个月虽说不长,最好要知道人在哪儿。”
张池摇着头说:“把公司一扔就是两个月,这代年青人……”
张池的话让罗正不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蓝凯回来之前,天讯谁主事。
罗正刚转业到公安局时,是最后一把手兼政治部主任,分管人事有5年,对干部配备中的一些微妙心理深有体会。比如,人可以接受外面调来的人当领导,却不愿接受身边的人升任领导,可以接受不相干的人当领导,却不愿接受同学、战友或一起进单位的人当领导。他对这种现象思考了很久,结论是人的自尊心或虚荣心是在比较中失衡的,所以当面对不具备比较条件的人获得升职或荣誉时容易坦然,而面对具备比较条件的人时,由于有了相形见绌,则不容易接受了。还有一种现象,他已经懒得去思考了,就是一个部门职位相近的人最难相处。部队也好,机关也好,一个部门正副手之间天生就有一种复杂的防范心理,很少有能尿到一个壶里的,这中间有权力的无限魔力,也有面子在作崇。他有时候想,为什么要正副手,就一个正手不行吗?至少可以减少内耗。但他无权干涉干部制度,只能是在配备时尽量考虑周全些。
现在,面对天讯目前的局面,他很想说谁负责一下吧,就两个月。
可是让谁呢?张池有能力、生性张扬,而凌方仪聪慧知性,性格内敛,这两个人作为蓝其川的左膀右臂,是很得当的,但要让一个人服从另一个人怕是有些难度。他望着两个人陷入沉思。
其实,凌方仪和张池也同时想到这个问题。
凌方仪觉得谁负责都行。自己分管财务,只要把好这一关,公司就出不了大问题。至于生产经营管理等等,也是张池的强项,自己配合好也就是了。
张池却很希望罗正能说句“先由张池负责吧”。罗正在锦江战友间算是大哥,他发句话说不定能成为自己位列凌方仪之前的铺垫。
罗正沉思一阵说:“小凯回来之前,你俩合力管好公司吧,反正也就两个来月。如有犹豫不决的事,我、张一平、刘充,我们几个战友一起商量。你俩说呢?”他觉得与其明确一人主事把关系搞得微妙起来,还不如维持现状。
张池心里略有些失望。
三个战友又抽了一阵子烟,办公室里烟雾开始呛人时,凌方仪打开了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