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天(2 / 2)
“你先在这坐一会,别紧张。如果你本人抵触,我是不可能还对你进行治疗的。”跟池盼盼说完,陆衡转身又进了接待室。
官小茹低头坐着,神色不太好,目光没有落在实处,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听见开门的声音,抬头看过来:“陆医生。”
陆衡点头,在她对面坐下,开口说:“你之前填表的时候很敷衍,现在我想让你重新填一份,请你认真对待。”陆衡递给她一张A4纸,上面有黑色的打印字,空白处很多,“孩子的症状很大可能源于父母、家庭,这点我希望你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之前你不重视池盼盼的心理问题,敷衍对待,没有碰过这种情况的人第一反应是不在意甚至嗤之以鼻,我见过很多,所以我理解。但你昨晚经历了,今天也跑来找我,你现在一定是想尽快让池盼盼好起来的,对吗?”
官小茹接过表,听着他的话,大致扫了眼表上列出的问题,蹙眉,语气不满:“他现在这个样子,不是应该尽快给他治疗?问我这些有什么用呢?我也只是尽量配合你……但你这意思好像是在怪我?我们父母能做的也只是尽自己的责任,不可能还是我们父母让他成了这种样子吧?盼盼毕竟是我十月怀胎、盼星星盼月亮生下来的孩子!”
“池太太,我并不是怪你,只是想把事实提前告知。治疗池盼盼期间,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为了治疗服务,这点我希望你能理解。”陆衡脸色如常,轻声解释,“我们先谈你第一个疑问,给他治疗。但现在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池盼盼不配合治疗。不找出原因并针对这点对他的抵触心情进行调节,池太太,我想你应该很了解你的孩子,他不会配合。”
官小茹沉默片刻,犹豫地开口:“所以你要怎么做?我尽量配合。”
陆衡微笑:“有了家长配合自然利于多方面。首先,请把表认真填完。”
官小茹点头,拿笔填表,期间眉头紧蹙,一直没有松开。
官小茹填完表之后,陆衡接过,低头细看。
“池太太,你和池先生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没有跟你们住在一起是吗?”看到她点头,陆衡继续问,“也就是说,家里目前居住成员是你、池先生和池盼盼,保姆住在你家吗?”
官小茹点头:“陈阿姨在我们家干了很多年,她一般只有过年才会回老家。”
“你们的地址是在京华苑,那一片都是别墅区,保守估计你家里大概有三百平方,家住四人也就是人均七十五平方,抵得上一般家庭的所有居住平方了。”
官小茹点头,神色不解。
“你和池先生平时忙吗?一般什么时候回家呢?”
官小茹几乎没有迟疑,立刻回答:“我老公挺忙的,他经常做项目出差,动辄几个月;不出差的话平时也很晚回来,他是个工作狂。我的话,没上班,日子倒挺清闲,一般也就是和姐妹约着逛街、做SPA和旅游。”她笑着解释,“陆医生,我的情况你也可以看出来。三个女儿都大了,忙着过自己的生活,盼盼也快上大学了,孩子都大了,也没什么值得我特别操心的。”
她说话的时候,神色平静,笑得温柔大方。
陆衡一直盯着她的眼睛,她也很平静地回视,没有躲闪。
陆衡点头,表示知晓:“也就是说,平时你和池先生都不怎么在家,就算回去也很晚。平日里,三百平方的家也只有池盼盼和陈阿姨在。”
官小茹察觉了他的意思,微皱眉,又舒展开:“盼盼他也不小了,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没什么值得我和他爸爸操心的。他乖巧又懂事,学习也认真,没有人不夸奖。”
“有时候太乖巧也并不是一件好事。”陆衡反驳,“长期压抑,不敢表达自我,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陆医生,按你这个逻辑,孩子都叛逆才叫正常?”官小茹冷笑。
“不是这个意思。但每个人有自己的可忍受范围,如果长期做出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压抑个性,变得没了自我,只是按照自己或者他人设定的‘程序’走完一生;一种是压抑达到极致,爆炸之后产生什么未知,但肯定不是好事。有句很经典的话,我想你应该听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有点这个的意思。”
官小茹反问:“你的意思是,他一直都在压抑?可他有什么压抑的?他一直都是这样,怎么能不是他自己的心意?”
“很大可能只是想引起你们注意。你们夫妻对池盼盼并不上心,他缺乏安全感,只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从而赢得你们的夸赞,获得你们的关注。”
官小茹愣住。
“池太太,我建议你回去跟池先生好好聊聊。其他都是虚的,孩子才是目前你们最需要关注的。他现在才十六岁,人格分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心理障碍已经产生很久。如果你们父母都不对他上心,我此刻能帮他,又能帮多久呢?你们这些亲人才至关重要,才是他最需要的。”陆衡停下,又接了句,“当然,我还会再跟池盼盼谈。我这边必然会一直关注他,在两方努力下,让他尽快接受治疗。”
作者有话要说: 池盼盼:我有病?喵喵喵?
陆衡:再说一遍,是心理障碍。
池盼盼:哦,原来我两难友啊,都心理障碍。
陆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