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2 / 2)
端木宗离抬手接过,品了一口,对着殿下坐着的李元昱说道:“那生丝果然有防御箭伤的作用,前些日子朕已命户部拨款赶制袍衣,不出半月,新袍便会运往桑阳关。”
李元昱抬眼望向慕云笙,后者一派恭整严肃的侍立在端木宗离身侧,微微一笑,说道:“说起来,宁安郡主这次的功劳不小。陛下是不是应给她一些赏赐?”
端木宗离将那杯茶搁在御案上,寒星般的眼睛斜睨着慕云笙:“云笙,你想要什么赏赐么?”
“云笙不敢,能为陛下分忧是云笙的荣幸。”他这是什么表情?没诚意!慕云笙暗自咬牙,行,再记你一笔,咱们慢慢算。
端木宗离目光转向李元昱:“听说你这次回京,北齐萧宸单枪匹马直追你入了洛京?”
李元昱苦笑:“微臣也不知他何时跟来的,这个人完全叫人捉摸不透,最近既不开战亦不撤兵,虽说臣烧了他们的粮草,却也不足以逼他停战,真不知他打的什么主意。”
端木宗离拨弄着茶杯,似若无意地说道:“几年前朕出使北齐时,倒见过一位心思巧绝的公主,不仅善骑射,排兵布阵也很有一套,据说是北齐帝最为钟爱的小公主,排行第四。”
李元昱差点被刚喝的那口茶给噎住,他本是极为聪敏之人,马上就明白了端木宗离话中意思,瞠目道:“那萧宸莫不是个女子?”
慕云笙一听,顿时来劲了,很明显,这定然是个极好的桃色八卦戏本,喜孜孜地道:“元昱哥哥,那萧宸看上你啦,你若做了北齐驸马,两国休兵指日可待。你且瞧瞧我这戏本。”
清了清嗓子念道:“四公主追爱勇闯洛京,大楚肃王和亲北齐,两国结盟止战,百姓安享太平。改日找个戏班子唱一出定然好看极了。”
自刑部出来后,端木宗离便三不五时的对她一番冷嘲热讽,现下居然很难得的没编排她,慕云笙偷眼望去,他正支着额低眉含笑,似乎对这些八卦有兴趣得很。
李元昱笑道:“哪用得着叫什么戏班子,云笙,你若去玉霖轩做个清棚说书,生意定然不错。”
慕云笙“咦”了一声:“这倒是个不错的生财手段。”
端木宗离冷哼一声:“那又如何,你出的去么?”
“皇帝陛下,您总不能把我困在宫里一辈子吧?”
“说不好。”将杯中微冷的茶水一口饮尽,幽幽地说:“朕记得,永延宫的花草该修剪了。”
慕云笙怏怏回道:“我这就去。”往殿外走的时候偷偷剜了一眼殿上那位,不过捅了他一刀,不是没死成嘛,每日这般折磨自己,真是小人一个!
将永延宫端木宗离养的那些花花草草都修剪了一番,顺便还浇了些水,歇下来便已是黄昏时分了,抱膝坐在台阶上,由着夕阳最后的一丝余晖温暖着自己。
那日端木宗离将她从刑部带进宫后她便再没出去过,没法子只能四处在宫里找熟人打听玉霖轩和薛红秀的消息,所幸,朱敏之并未将散布疾疫之事告知薛红秀,也许他当初也在害怕,万一事情泄露会连累这个他一手看大的孩子,而玉霖轩和隐藏在洛京的朱敏之手下则被端木宗离根据罪行轻重分别处置了,哪怕是慕云笙极力为他们揽责开脱也无济于事。
慕云笙心里五味杂陈,她为朱敏之兄弟的舍身报恩而感动,更为了他们的不择手段而唏嘘,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善恶,这时连她自己都分不清了,对自己来说李熤当然是坏人,但对于百姓们来说朱敏之等人又是好人么?
曾经她非常非常恨扶邑,可现在不管是大殷还是比肩,都已经消失了,便是史书关于大殷王扶邑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
“大殷明王,神武威仪,不近女色。三年内平定九州,统御万邦。于明王四年择贤让位,不知所踪。”
两百六十年后,四方诸侯各自为政称王,大殷王朝日渐势衰,终亡国。
这三千八百年来无数的朝代都是如此兴衰更迭,没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够真正的万代昌盛,永世延绵。
既然自己有了这来之不易的一生,能再见扶邑,那便是该放下的时候了,那日刺向端木宗离一剑权当做前世了断,曾经所有是非对错、恩怨情仇都不及如今端木宗离的浅浅一笑。
虽然,如今的端木宗离是那般的不可理喻!
重重的呼出一口气,起身进了端木宗离寝殿,他还是很勤于政事的,未时用过晚膳便与各部大臣商议政务,听取各州各府呈上来的汇报,夜间批阅奏折常是亥时方才就寝。
每每酉时一到慕云笙便会为他准备一些小菜,端木宗离很好养活,做什么吃什么,这也算是个优点吧,至少慕云笙在这方面不用绞尽脑汁的讨好他了。
算算时辰,他应该快回寝殿了,找了根鸡毛掸子四下随意掸了掸,又拿过御案上的朱砂墨锭慢悠悠地在砚台里磨了起来。
墨未磨好,端木宗离便进来了,见慕云笙这么老实,甚为满意的赞道:“做得不错,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