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帝的思想工作(1 / 2)
文立万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皇帝讲读的一切事宜。
现在皇帝每旬逢三、六、九视朝,一、二、四、五、七、、十日赴文华殿讲读,也就是说,小皇帝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在读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立万和朱翊钧接触的时间更多了。文立万不仅是文华殿侍读主事,同时又兼任纠仪御史,除重要节日,或皇帝龙体欠佳,既不视朝,也不讲读日子。无论皇帝视朝还是讲读,文立万基本上每天都能见到皇帝,
朱翊钧对文立万还是比较欣赏的,特别是文立万语言风趣新颖,很多词汇朱翊钧闻所未闻,但说起来又十分贴切,令朱翊钧感到新奇。
讲读的大臣都是年老体迈的饱学之士,文立万和朱翊钧年龄差距不大,彼此谈话也就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在场面上文立万很是注重朝廷礼仪,在场面外,朱翊钧并不要求文立万执行繁文缛节的礼仪,所以两人相处很是轻松的,有时简直就像兄弟一样。
讲读完《尚之后,朱翊钧说:“今天起得早,有些倦了,去暖阁休息一下,再写大字。子萱一起过来聊聊天吧。”
近侍太监赶紧前面带路,文立万跟着朱翊钧来到暖阁休息。
朱翊钧坐下后,对文立万说:“不必执礼,随便坐吧。”
近侍给朱翊钧献上一个三泡台盖碗茶,朱翊钧指指文立万,近侍马上又端来一个三泡台盖碗茶,放在文立万椅子边的茶几上。
文立万静候皇帝挑起一个话头,两人便会天南地北胡侃一气。他预计今天最可能的话题应该是王大臣案的审理。
有消息说,冯保已将东厂的审讯结果给朱翊钧进行了汇报,派往河南新郑的缇骑没有抓到高拱的管家由贵生,冯保令缇骑不必操之过急,刚好就以畏罪潜逃为名,省去了拷问的麻烦。现在就等朱翊钧一句话,立即就可将高拱缉拿归案。
朱翊钧端起茶碗对文立万说:“这是兰州进贡的‘三泡台’茶,你尝尝鲜。”
文立万是南方人,对这种叫“三泡台”的西北茶很是陌生。三炮台的茶具精致玲珑,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所以叫做“三泡台”,又名盖碗茶。这种茶是用上好的陕清茶,配枸杞、菊花、桂圆、葡萄干、红枣、冰糖等佐料而成。
文立万端起椅边茶几上的三泡台,徐徐饮了一口,顿觉神智一爽,浓郁的茶香沁人心脾,不由赞叹道:“好茶,没想到西北竟然有如此好茶。”
“品尝了好茶,说说王大臣与高大臣怎么回事。”朱翊钧的话题果然是王大臣案,单刀直入,毫无铺垫,“王大臣这厮的名字,起得比你还牛掰啊。”
文立万忍俊不禁,差点把才喝进嘴里的茶水喷出来。皇帝和他处久了,时不时会冒出几个现代词汇。听四百年前的皇帝说现代语言,不亚于听郭德纲的相声。
文立万回答道:“王大臣比文立万牛掰。文立万只是想写文章出点小名;大臣大臣,出将入相,王大臣直接就想登堂入室。”
“王大臣背后是高大臣,高拱这厮真是大逆不道啊。”朱翊钧突然有些愤愤然,说道:“朕让他回籍闲住,并未削籍为民,是想让他闭门思过,不想这老儿竟然怀恨在心,铤而走险,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文立万假装懵懂,问道:“王大臣的案子与高拱有关吗?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回籍闲住,还给他留了个东山再起的机会,现在干这种勾当,可是要命的事啊。”
朱翊钧对新词汇很敏感:“脑子进水了?就是脑袋被水淹了吧,是不是和脑袋让蜜蜂叮大了,一个意思?”
“正是。也可以说都是脑袋被驴踢了。”文立万笑道。皇帝读得古籍多,引经据典比较厉害,民间俗语还是短板。
朱翊钧哈哈大笑:“也就是说高拱这样做太笨了。”
文立万说:“对呀,高拱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干这种蠢事?”
朱翊钧不笑了,盯住文立万问道:“你是说高拱不一定是王大臣的幕后主使?”
“这很难说。以高拱的头脑,他敢这样做,脑袋真是被驴踢了。一个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手,他就不会权衡这点利弊吗?”
“王大臣自己已经招供,东厂证据确凿,高拱恐怕难辞其咎。”朱翊钧口气冷淡下来,“爱卿难道也受惠于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