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前妻抓我走 > 第407章 为什么之前你不拿出来?

第407章 为什么之前你不拿出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私下和解,尤青山是想光棍,见势不妙,果断处置,但李玉仙和尤天远并不舍得,韦律师这边跟尤雅这边接触,是刚一坐下,就接到了他们的电话,人跑出去跟他们沟通大半天。

尤雅这边似乎也没诚意接触。

韦律师想见她,也见不着,跟尤雅的律师谈,二人相互拉锯,争论激烈,但什么也定不下来。

尤雅回到浒市是处理一些事务。

然而,似乎尤青富这位二叔才是最欢迎她的人,又要去看她,又要宴请她,却都被她拒绝了。

从余市出来,本身就离开庭没几天了,到浒市这儿,不过是到京都还有点早,绕道来了一趟而已。

呆了两天,沈在心就见她跟姜惟频繁出去,私下也不知道她们见些什么人,干些什么事,反正回来带的都是新雅集团、新泰科技和尤泰达那边的材料。

他也翻看过,新泰科技账面上看果然很健康。

太健康了。

自家研发的几种中成药销量都不错,尤其是治疗甲流的感冒药,因为甲流这几年每年都要反复,销量最大,加上他们还代理了其它医药,甚至经常参加地方的集采竞标,是账面上最漂亮的部分。

就是营销费用有点高。

这也不奇怪,民营企业想卖药,你没什么办法切入医院、药店的,你只能靠营销费用,毕竟这一时期像心相融这样的医院少,甚至压根没有。

医美和医疗器械上也在放量。

沈在心对照一下自家企业的采购,自家医院和美容院也是大头,但自家医院和美容院除外,他们也有其它销量的,甚至一些产品还卖到了余市当地,销量上的增长也不算慢。

同样营销费用高。

不知为何,沈在心突然就想起了同学丁小冉。

这位供职卫生部门的同学在外头有公司。

一个在医药、医疗器械上关系薄弱的人,自己还在单位钻营,她是怎么经营起来的呢?

会不会她是新泰科技在余市发展起来的下游?

记得之前姜惟就对她产生过兴趣。

问问她?

问也是白问。

新泰科技给大铃铛丁小冉供货,肯定都是合法合规,至于丁小冉利用所在的职位经营,那是她自己的问题,你问姜惟,姜惟可能会说,对呀,她自己找我,要我供货的,现在新泰科技也不是我们的了,我也管不着。

当然,新泰科技也不赚钱。

并购太多。

研发费用过高。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科技公司,独角兽中早期都这样,并购是完成布局,研发是在憋大招。

与此同时,尤泰达的财报却有问题。

虽然很隐蔽,但懂的人都懂。

尤泰达定期增资几家子公司,但子公司持续亏损,虽然子公司那边亏损不多,业绩下滑也不明显,但明眼人都知道,只是费用未充分体现,资产未进行正常折旧和减值。

否则的话,你为什么不停增资呢?

你增资了,为什么没有带来业绩上的改善呢……

而且它的基本盘,商超走下坡路也走得很明显。

表面上看,位置好的商场,营收还在增长,毛利似乎也在增长,能覆盖不赚钱的商超,但实际上,物价不断上涨,奢侈品定价一年比一年贵,商场自己也在不停优化,让薅羊毛的撤柜,让新品牌一头扎进来,然后给新品牌要形象,要销量,保持高扣点……这种主要商超不能反映行业的真实情况。

如果没做过商场,沈在心是看不出来问题的,但有了友谊商场和金城百货,沈在心就能看懂了。

看什么?

看商场的调整。

位置好的商场有其特殊性。

零售业下滑,各个品牌在别的地方开不下去店,品牌就会近一步向优质商场集中。

这个时候,越是经济圈内位置好的商超越不缺品牌进场。

这也是大多人的逻辑,在危机到来之前,抓住这些稀缺资源。

每到这个时候,品牌供货商都觉得这是自己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同时,商场这边的调整更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往往按照季度,按半年期,甚至整一年期。

他们跟品牌签合同,往往也是以年为单位签订,届时依照末位淘汰原则,每个月也许只调整上三、五个品牌……

当然不排除有些领导爱折腾,非要调整个十个、八个,也不排除自己不讲规矩,一心想调整,根本不管人家合同是否到期,又或者也有管理层想挣点钱,让送礼的进来,让不送礼的滚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