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心理测量与评估(2 / 2)
2. 心理评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判断。
3. 常模: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是心理测量中用于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
4. 信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
5. 重测信度:用同一测验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
6. 复本信度:使用两个平行的测验(复本)对同一组被试施测,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7. 内部一致性信度:测验内部各项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8. 效度: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9. 内容效度:测验内容对欲测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
10. 构想效度:测验对某一理论构想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11. 效标效度:测验分数与外在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12. 标准化测验:经过严格的编制、施测和评分程序,具有统一的标准和常模的测验。
13. 项目分析:对测验项目的难度、区分度等进行分析,以改进测验质量。
14. 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15. 区分度:测验项目对不同水平被试的区分能力。
16. 心理量表:具有一定结构和规则,用于量化心理特质的工具。
17. 投射测验:通过分析被试对一些模糊、不确定的刺激的反应来推断其心理特质的测验。
18. 自陈量表:让被试自己报告对问题的回答或主观感受来评估心理特质的测验。
19. 智力测验:用于评估个体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测验。
20. 人格测验:测量个体人格特征和心理倾向的工具。
以下是为您补充的更多《心理测量与评估》中的名词解释:
1. 能力倾向测验:预测个体在不同能力领域未来发展潜力的测验。
2. 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对不同职业类型的兴趣倾向的测验。
3. 心理健康测验:用于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如焦虑、抑郁等方面的测验。
4. 神经心理测验:评估大脑损伤或功能障碍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影响的测验。
5. 情境测验:将被试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观察其行为表现以评估其心理特质的测验方法。
6. 评价中心技术:综合使用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对被试的能力、性格等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7. 因素分析: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找出多个变量之间的潜在共同因素,在心理测量中常用于构建量表的结构。
8. 等值性:不同测验版本或不同施测时间所得分数的可比性。
9. 稳定性系数:重测信度的另一种表述,反映测量结果在时间上的稳定性。
10. 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对同一被试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1. 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12. 百分等级:某个分数在所属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13. 原始分数:被试在测验中直接得到的分数。
14. 项目反应理论(IRt):一种现代测量理论,认为被试的能力和项目的特征共同决定了被试在项目上的反应。
15. 概化理论(Gt):用于研究测量误差和评估测量精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