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大丰收,高考的消息(2 / 2)
比如像队里的农作物生长,生长速度不需要调整的太快,那个太显眼。但在山林里就可以任性一些,诸如珍贵林木、珍稀草药等等,都可以加快生长速度。
农业生产这一块,可以提高各种抗性的属性值,以保证农业丰收。
这两年队里一直都在进行施肥的对比试验,事实证明使用化肥和使用农家肥的区别不大,大量使用化肥并不能带来增产增收。
因此,整个下塘大队的化肥使用很少,这个成功的经验也会推广到整个瑶岭公社的其他大队。
现阶段仍然处在过渡阶段,正是新老观念剧烈碰撞的时候,方唯也不打算冒进,还是和以前一样循序渐进的发展。
今年准备试验【南光三号】稻种,这个品种的稻种其实已经在瑶寨的仓库里了。现在就是走过场,从头走一遍研究的流程,等到了明后年就可以宣布试验成功。
而对于方唯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上午。
方唯来到了公社,协调小组今天开会研究制定春播的生产计划。
“我的意见,咱们这一季还是继续培育【南光二号】稻种,同时抓好副业生产,除了培育高产经济作物的种子之外,今年要在培育蔬菜种子上多下功夫。”
实际上也没什么好说的,大致上和去年差不多。
除了稻种的培育,还要生产高产黄豆种子、高产生种子、以及种植【南光326】烤烟。至于养殖业各大队自行安排,这个主要是满足社员们的肉食需求,不指望能赚多少钱。
下塘大队是个例外,养猪能赚钱主要是因为队里培育出了【瑶岭猪】,光是卖良种猪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方支书,那我们今年的林业生产该如何安排”
有人提了一个问题,他们看到下塘大队的林业生产红红火火,也有意效仿,
事实上方唯已经将全公社的林地都纳入了【育林采摘区】,现在【育林采摘区】的总面积高达1500万亩,别说十几个大队的林地,就是整座整座的大山都能纳入其中。
“继续植树造林吧,还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各大队的林业生产他懒得插手,不过去年大家就学着下塘大队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经济林,并展开了林下养殖的尝试。
有少数的大队栽种了果树,但大部分的大队都有样学样,栽种了板栗树。
各大队之间不会形成竞争关系,反而会产生规模效益。
“方支书,你那边还可以大量提供树苗吧”
“没问题,你们要多少都有。”
商量完这件事,会议也就结束了。
没过几天,各大队就开始翻地,公社增添了一大批农机可以供各大队使用,但需要协调小组的统一调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工作拉开了帷幕。
方涛从省城来到了队里,同行的还有两个同事,但小雅没来。
“你婆娘呢不是说她要和你一起搞这个课题的吗”
方唯还挺纳闷,见到侄子的时候便问了一句。
“她家里人不同意,我也觉得让她在省城好好休息比较好,所以就没让她来。”
方涛解释了一句,倒也符合常理。
方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其实小雅就算来了也不会让她做什么,同样是休息。这种事他们自己考虑就行,他不会多嘴的。
“我先安排你的同事在接待宿舍住下来,然后带你们去二队的育种小组。”
这个项目在二队做,二队的育种技术最强,人才济济,【南光三号】道中的培育自然会交给他们来完成。
涛涛他们三个人只要参与就行了,未来的稻种所有权还是归方唯所有,但农科院可以挂名并发表论文。
方唯把这件事安排妥当之后就不管了,有赵金生的照顾,方涛他们的课题研究会很顺利。
接下来。
各大队开始了播种、育秧等工作,插秧要晚一些,所以大家还需要忙活挺长时间。
方唯在这个过程中接到了会议通知,随即动身去了京城。
这次会议的议题乏善可陈,总基调还是保持一直以来的大政方针,有一些变化,但变化不大。有代表就提出了教育方面的问题,希望能恢复高考。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方唯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教育是基础,国家建设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我觉得现行的教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理应尽快回复高考。”
希望回复高考的呼声占据了主流,最后大会决定将这几天的讨论形成一个议案,然后提交给在夏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方唯的心里更加有谱了,今年恢复高考势在必行,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有人通知他先不要急于离开,有领导想见见他。
方唯不知道是谁要见自己,等谜底揭开的时候把他都吓了一跳。那个经常出现的报纸版面的身影,令他肃然起敬。
对方没有什么架子,谈话就和拉家常一样,主要询问了方唯关于杂交水稻育种的的情况。
“你搞的稻种产量高品质好,有没有可能推向全国”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我们公社17个大队就那些耕地,想要扩大生产并不容易。主要是我们培育的稻种很挑地,需要经过反复的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我明白了,看来还是你手里可用耕地的数量太少啊。这样,你回去后和你们县里商量一下,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看能不能给你们公社多划拨一些土地。”
谈话的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领导才端茶送客。
方唯记住了领导的嘱托,回到队里之后便向齐海洋等人传达了领导的指示。
这下让齐海洋很为难了,现行的规则当中找不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从创新的角度去考虑。
如果按照方唯的想法,育种基地的那四万亩土地直接承包就行了。不是他个人承包,而是以瑶岭公社的名义承包。
可齐海洋觉得承包方案有些太冒险,不如改成合作。
方唯和齐海洋谈过一次之后就不再纠结这件事,队里开始插秧,又到了农忙的时节。
县育种基地之前传过一些小道消息,但后来就没了动静。基地主任是从农业局选派的,此人叫郭文贤,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干部。
农时已到,觉得不能这么荒废下去,于是就种了4万亩的【南光二号】定型稻种。虽然现在的次一级稻种不好卖了,但他有路子,可以直接卖到浙地去。
育种基地干部职工加一起也不少人,如果总等着县里发话,那今年的收成就没了。
齐海洋知道后反而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话他就有较充足的时间来反复衡量,不至于急着做决定而犯错误。
方唯就更无所谓了,他回来后和县里谈扩大育种面积的事儿,主要是为了传达口信。这个算不上正事的文件,仅仅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
要不了两年就会实行“包产到户”,到时候很多固有的东西都会被打破,他自己都不知道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