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死有余辜,武耀阳离任(2 / 2)
方唯抓起听筒,里面传出了武耀阳的声音。
“请喊一下方支书听电话。”
“武主任,是我,有什么指示”
“你现在到县里来一趟,我等你一起吃午饭,有些事想和你聊聊。”
“好的,中午之前我一定到。”
方唯挂了机之后,便骑车去了公社,去五金厂看了看。
五金厂运行平稳,生产的一些小玩意销路不错,但总体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方唯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能略有盈余就行。
随后他去了县里,比约定时间稍早一点抵达了武耀阳的办公室。
“走,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
武耀阳见了方唯,便拉上对方去食堂吃饭。
不过他们没有坐在大厅里,而是去了二楼的一间包间。
“方支书,我很快就要走了,这些年咱们一直想把育种工作做好,现在也算是达成了目标。你还是想一直呆在下塘大队”
因为是中午时间,两人都没有喝酒。
填饱了肚子之后,武耀阳这才进入了正题。
他已经接到了调令,调去地区当副主任,和曾庆搭档。一转眼,他在新林县也呆了不少年头了,这一去,就是龙入大海,前途不可限量。
武耀阳比曾庆年轻,有知识有文化,今后能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清。
他其实早在为这一天做准备,困难时期绝不低头,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但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方唯,对方年纪轻轻就像是看破红尘一样,居然没有一点“上进心”。
“我不想挪窝,呆在大队就挺好。至于育种工作你只管放心,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下去的。”
方唯听出来了武耀阳的话外之意,明确表示了拒绝。
他根本不可能离开大队支书这个位置,因为公社只管全面,各大队以及生产队是具有生产主动权的。
到了那时,所有的土地都会解除指定,他最大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唉,人各有志,不说了。我走了之后,齐海洋同志会接替我的工作。我知道你俩以前有一些误会,不是啥原则问题,你还是要和他搞好关系。
另外,黄志刚同志马上就要调到县里,担任齐海洋同志的副手。你要是遇到困难,也可以找他,你和他的关系应该还不错吧”
武耀阳不再劝说方唯,然后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离开后的局面。
齐海洋因为坚定的立场,得到了上面的重视,接替他的工作属于顺理成章的事。只是黄志刚异军突起,确实出乎了方唯的想象。
黄志刚属于超常规提拔,毕竟他只是一个公社副主任。
但在现在这种形势下倒也能说得过去,他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原本郑先发是有机会去县里的,但他的最大问题是文化程度太低,基本上公社主任就是他的终点。
“多谢武主任的关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方唯向武耀阳表示了感谢,对方在离去之前能和他说些话,就是没把他当外人。
武耀阳点点头,问道:“吃好了吗”
“吃好了!武主任,你忙,我先回去了啊。等以后有机会我会去湘陵市看你的,这里有一点茶叶和干货你带着,等明年我再给你捎一些过去。”
方唯把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递给了武耀阳,然后就起身离去。
这个时代的变化有时候很快,快到令人目不暇接。但有些东西又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有耐心和决心一点点的敲碎它们。
一周后。
武耀阳离开了新林县去了地区,齐海洋正式登场。
方唯还和以前一样,每天看看文件看看报纸,有时会去山林里转一转。他给关崇阳准备了所需的药材,基本上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一看老爷子聊聊天。
最终,他也没有拿到育种基地的4万亩土地。
武耀阳后来其实是想给他的,但政策不允许,他在电话里向曾庆做了请示,曾庆考虑再三还是没同意。
这不是他俩的责任,而是这个时代的禁锢。
瑶寨那边这一季依然是大丰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农优58】稻种的产量居然突破了产量极限,亩产达到了933斤。
方唯接到统计报表的时候都不敢相信,马上骑车去了瑶寨。
“三哥,这事儿我们也搞不清楚。我怀疑是育种材料的问题,我们再培育稻种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大量使用了之前放在库房里的【yx-032】的不育株材料.”
王松林抬眼偷偷的看着方唯,知道自己肯定会挨骂了。
这一季在培育不育株的时候,当了一个大错误。之前方唯转移到瑶寨有一批育种材料,本来是给育种基地准备的,但后来已无用处,他就忘了。
也是,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哪还顾得上那些小事
王松林也是难得粗心了一回,居然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错误。也是当时转移育种材料的时候太匆忙,后来大家都不得安宁,错误就一直延续下了去。
这事儿谁都没发现,因为稻种长势良好,没有任何的异常,直到产量数据出来之后,他们才是意识到有些不对。
经过反复的检查,才明白问题有可能出在了不育株这一块。
“你们可真行!”
方唯彻底无语,他当时是为了转移【南光三号】,顺便把育种材料也一并转移了。
那段时间人人不得安宁,他交代的也不清楚,以为进了谷仓就保险了。结果弄了这么大一个乌龙,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稻种呢你们都卖了”
“还没呢,我们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疑点,这不还没有来得及向你汇报嘛。”
王松林低下了头,摆出一副任由对方怒骂的姿态。
方唯倒没有发脾气,而是去仔细查看了这一季收获的稻种。他有辨识的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稻种的确没什么问题。
随后他又让人做了一锅米饭,尝了一下,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这口感,还是和以前一样好,这批稻种完全可以销售。他估摸着,王松林等人误打误撞,在育种过程中改变了不育株,从而实现了产量的突破。
那么,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稻种了。
“你去把生产记录拿过来,我看看。”
生产记录会记载稻种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