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元春(2)(2 / 2)
冻青了的太液池面上薄雾轻笼,凝着初晨时候的清浅寒意。
不知不觉间已过了柳亭,觅了小径往太液池北的未名小沙坞漫步而行。
细碎白砂踏过,极轻的“沙沙”声响,静寂中略显突兀。
沿着水边往西面继续漫步前行,直走到了小沙坞的尽头。于此处再往西不远、过了几道宫墙便是观心阁。
此时,薄雾已几乎散尽,天色浅灰,朦胧间失了距离。
正欲转身,却瞥见了数株常绿的高大冬青树下,苍青色山石上,凌弋单手支在脑后、侧身倚卧,一身霜白色绣金龙纹锦袍略显单薄。
双眸紧闭,似仍在睡梦中一般。
一字剑眉轻蹙,薄唇紧抿,呼吸比了平时要稍急促些。
心下莫名一颤,悄声近前,才将紫羊绒披帛脱下、轻盖在了他身上,凌弋瞬间出手,紧扣住了我的右手手腕。
“臣妾恭请皇上圣安。”
忍了疼痛,屈膝行礼道。
凌弋冷哼一声,翻身坐起,加在手腕上的力道稍减,虽不至疼痛,却也挣脱不开。
“寒妃不怕朕一时受惊,拔剑便刺?”
我垂眸轻声答道,“清晨寒重,臣妾担心皇上着凉,并无他想。”
他腰间的那柄乌金短剑,并非没有注意到。
只是……
我亦不知,究竟为何。
“既来了,陪朕坐会儿。”
凌弋冷声道,眼角仍残余着的几丝疲惫,未及消去。
心下的不安又莫名地汹涌翻动起来。
一时间茫然呆立。
凌弋唇角不经意地上扬了下,似闪过一丝笑意。
“皇上那日为何如此笃定……常才人那件事,与臣妾无关?”
开了口,才发觉自己竟问了这样一个决不可问的问题。
凌弋一侧剑眉微挑,眸间闪过一丝凌厉,“是你做的?”
“不是。”
我强迫自己直对着凌弋的注视,正声答道。
浅碧馆事发后,虽凌弋遣了邓公公代为细查,却仍是毫无结果。
时日反复,此事或许终将如素荣所言,不了了之。
沉默半响,凌弋始终未放手,也不说话,我也只得保持姿势站着,垂眸瞧着地面。
“寒妃,喜欢这里的景致?”
凌弋突然开口道,不知是否错觉,他语间的冰冷似比平时少了几分。
我轻点头答话,“是。”
脖间忽觉一点湿凉。
抬了眸,才发觉,熹微的天光间,细碎清雪已轻缓飘散。
远处,万怀寺肃穆浑厚的大钟声响彻末城。
钟敲十二下,寓意来年十二月月月吉祥安好。
“已到了早膳时候,朕与你一同回去。”
凌弋开口道,倏然起身。
腕上力道突然消失,这才惊觉凌弋已放了手,大步走出了几步远。
忙追在他身后,隔了两步左右的距离,一路行至瑞香阁院墙外。
“皇上——”
说着,加快步子追到了凌弋身侧,福身行礼,“——皇上可否在瑞香阁外稍事等候,待臣妾入内吩咐了各项事宜,再恭迎皇上入内用膳。”
昨夜欢闹,心下担心瑞香阁内众人此时仍是睡意甚浓,若不注意间一言半行惹了凌弋,可不好办。
“可。”
凌弋冷声道,抱臂倚墙,凤眸清冷,凝望向冰凉空气中的点点清雪。
再福身行礼,过了院门后几乎是小跑着进了楼内。
==================================================================
[1]除夕“照虚耗”:即在床下点灯,此俗唐代便有记载。唐《辇下岁时记》说,除夕夜在灶里点灯叫照虚耗。而《东京梦华录》说,宋代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夜于床底下点灯之‘照虚耗一’”。《岁时杂记》:“交年之夜,门及床下以及圃溷皆燃灯,除夕夜以然,谓之‘照虚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