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2 / 2)
“那你告诉我谁家糖葫芦这么厉害,改明儿我也去买几串,看看能不能像你这位冷面翰林一样,对活色生香的大美人无动于衷。”
燕回越说越来劲,何致年也不反驳,屋内另外两人却是听不下去了,齐齐跺脚,一个白了脸,另一个则红了眼。
“燕兄,四而楼名字由来跟我的“风流韵事”,你只能选一个,这是我们先前说好的。”
燕回滞了滞,狠狠瞪了何致年一眼,一屁股坐回位子上。来日方长,他就不信了,区区荆州城,还翻不出一串糖葫芦。
何致年无视某人的碎碎念,自顾说道:“你知不知道这楼名是何人所起?”
“知道啊,一个在村学里坐馆的老秀才,不过已经去世了。”
“请问燕兄启蒙第一本读的甚么书?”
“这还用问,当然是《三字经》啊。”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叫做“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四而”便是由此而来,层层递进,寓意吉利,正是生意人所追求的一本万利好彩头。”
燕回瞠目结舌: “就这么简单?”
“你以为一个教村学的老先生能有多复杂?”
*
席后,心情甚好的何某人一路哼着山东小调往回走,快要拐进巷口时,一辆低调又不失华丽的黒漆马车吸引了他的注意。
“何大人,你真教人好等。”
马车帘子被人掀开,一个穿着青色缠枝纹马面裙的尖脸丫鬟跳下车,在她身后,端坐着一位贵妇,竟然是穿着杏色衣裙、一脸笑意的顾霓裳。
何致年连忙拱手: “不知贵人驾临,请娘娘恕罪。”
“不关何大人的事,是我来得唐突。”
顾霓裳扶着红惢的手,缓缓打量眼前小院,“这是何大人买的还是赁的?”
“回娘娘,这是在下前不久刚赁的。”
为了便于授课,他在玉犀巷附近的丁香巷赁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他刚来的时候,院子里只有一个葡萄架,一方石桌,四张石凳。
何致年推开门,顾霓裳莲步轻移,就着院子里挂的灯笼,看见地上种着一畦畦的花朵。
“这是甚么花,瞧着怪好看的,就是看不真切。”
“回娘娘,这是在下家乡的牡丹。”
“何大人还会种花?”顾霓裳吃了一惊,好奇道,“我听说何大人是济南人氏,不知家中以何为生,还有些甚么人?”
“在下双亲俱在,上头还有两位兄长。家父考了几十年科举,只中了个秀才,后来眼看生活难以为继,他便送两位兄长到曹州跟舅舅们学习种牡丹。我中举以后,他们回到济南开起了花行,专门将牡丹苗贩往两广,利用当地温暖的气候露天催花,赶在春节前夕售卖。”
顾霓裳连连点头: “令兄生意如何?”
“托娘娘的福,做得还算不错。”何致年勾唇,其实他两位兄长的生意何止做得不错,靠着他的人脉,已经占据了山东花卉买卖的半壁江山。
前世,他的家人至亲因为他的严格要求,一直过着朴素清简的日子,临了还要受他牵连,不得善终。
今生,他不会再甘于清贫,他要让他们拥有无尽的财富,一辈子吃穿不愁,尤其是那个傻傻的小女人。
何致年请顾霓裳到屋里坐,何喜上茶,她端起来啜了一口,赞道:“明前的天堂云雾就是不一样,何大人果然是个雅人,惜花又懂茶,我这一趟没来错。”
“初次登门,区区薄礼,请何大人务必笑纳。”
说罢,她从红惢手中接过一张纸递过来,何致年接过一看,居然是这座小院的房契。
顾霓裳的人一直在跟前,这份房契绝不会是现在才拿到的。也就是说,她在等他的这段时间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做了不少功课,可她没有一见面就拿出来,而是对他进行了一番考察,最终才决定拉拢他。
这样的人,前世功败垂成,实在可惜又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