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海东战火(1 / 2)
公孙赞眼见皇帝准备情绪上头了,连忙说道:“陛下,那高丽不过是海东小国,何必与此一般计较。”
公孙赞哪是心疼皇帝,他是心疼国库?
知道收钱有多开心吗?
那知道花钱有多痛苦吗?
知道每天眼睛一睁,数百万两银子流出去是什么感觉吗?
是那种整个人的精气神被抽空的无力感。
皇帝这表情一看就是想发兵干高丽了。
那海东之国,发兵过去,岂不是又要烧钱?
现在第三代火炮已经在加班加点批量生产,一支就要2000两。
今年目标是200台,未来五年的目标是5000门。
1000万两的预算!
一年必须拨款200万两。
还不算火炮和铁炮!
这只是火炮而已。
现在军器监又扩大了,新式胸甲的生产线已经全面拉出来。
最普通的新式胸甲,一套是40两,未来五年的目标是50万副,一共2000万两。
精锐的新式胸甲,一套是70两,未来五年的目标是10万副,一共700万两。
禁军新式胸甲,一套是100两,未来五年的目标是5万副,一共需要500万两。
仅仅的胸甲,未来五年要花掉3200万两,一年大约是640万两。
更别说海线要扩张,西北硝石的商线要扩张,南部的越州深山铁矿要挖。
那每年三镇的固定军费支出,不算胸甲、新式火炮、火药,以及武器折旧更新迭代等等,就已经到了2000万两。
如此说来,一年军费开支往4000万两算没问题吧?
那现在一年的农税加起来才不过1000万两出头。
好在银行贷款十年之内每年至少有800万两收入。
官府商业一年营收,算上私营商社分账,一年收入从三年前的大约在100万两到现在的800万两。
那盐自然要单独列出来,之前预估的是600万两,现在已经赚了1000万两了。
这差不多是3600万两。
公孙赞说完,立刻又将今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详细跟皇帝核对了一遍。
这一听下来,已经稳定下来的收入,连军费开支都覆盖不了。
李彦便疑惑起来:“商税呢?还有南海商线赚的利润也没算进去。”
“商税目前稳定在300万两。”
“不对,去年就是300万两,朕记得上个月看过太府寺的汇报,从去年到今年,商社登记数量已经从3000家增加到8000家,最明显的布匹价格暴跌,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产能已经充足,这背后是大量商社合力的结果。”
“陛下说的是,但商税的收取难度太大……”
“多建一些河道关卡,该收的税就得收!”李彦放下手里的茶杯,转身盯着地图,“朝廷把商业机会大部分都下放到民间,是希望民富。民富与国富相辅相成,只有民富,那是别人砧板上的鱼,魏国现在没打下去,是因为还不到时机。”
“只有民富和国富,才能国强,国强是民富和国富的基础。”
“各方都受益,才能走得更远。商税打到收,但切记按照标准收,在税法中收,绝不可乱收。”
“是!”
“商税算进来,军费可以覆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