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核能转换(1 / 2)
当获取了足够的核燃料,这些物质就会经由肠道吸收,然后运输到一个位于肾脏部位的特殊器官,进行压缩提纯。
这些被压缩提纯后的核材料,会被再次运输到原子炉中。
在原子炉内,浓缩的核燃料开始发生链式反应,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给那些特殊的细胞吸收,用于提供驱动这组与庞大身躯的动力。
别看这样说起来简单,实则过程极为复杂。
如何构建一副用来吸收核燃料的肠道就是个问题。
以人类当下的技术制造出符合浓度的核燃料,一般分为勘探、开采、冶炼、转换和浓缩这5个步骤。
勘探和开采不需要提醒,比较麻烦的是后面三个步骤。
在冶炼方面,工程人员首先会将铀矿石进行粉碎,使其达到所需的程度。
紧接着就可以使用,通过酸法或碱法浸出等方法选择性地溶解铀矿物,得到含铀浸出液。
接下来通过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等从浸出液中提取铀。
之后再进行沉淀,又能够得到亮黄色的诱化学浓缩物,俗称“黄饼”。
下一步的钟转换会更加复杂,主要是将铀氧化物转化为六氟化铀,使其成为具有稳定以及高度挥发性的异物化合物。
一般过程是,采用湿法或者是干法工艺,将铀氧化合物转化为四氟化铀。
接着在高温下,四氟化铀与氟气发生反应,生成六氟化铀。
最后的铀浓缩在当下有三种方法,最早的气体扩散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离心法,以及新一代的激光分离法。
当然,到这里就不归属肠道负责,而是交由特殊化的肾器官来浓缩。
现在范逸明要做的就是在自己体内改造出这样一副器官。
实际上他现在身体内部的肠胃其实是特意保留下来的。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美食。
如果只从效率出发,他完全可以通过从全身上下生长出来的触手进行更高效的进食。
但没想到,之前贪图口腹之欲保留下来的器官现在居然派上了用处。
由于自身的能力,如何萃取转换出核燃料的难度并不高。
范逸明打算采用的酸法的方式来得到铀浸出液。
不过他体内的六氟镱异羟酸有点夸张过头,但也只需要稍稍改造一下就可以。
至于接下来如何处理浸出液,范逸明选择使用离子交换法。
所谓的离子交换法指,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来吸附铀离子。
作为一种有网状立体结构、且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固体高分子化合物,范逸明想要合成还是有点困难。
别看他有物质转换炉,但是转换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全部都是随机的。
毕竟范逸明又不是神仙,能够精准控制每个电子。
好在他能够控制自身的基因,合成不了那就自己造呗。
离子交换树脂之所以能够吸附铀离子,主要依靠的是其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骨架、以及连接在骨架上带有相反电荷的可交换离子。
而根据活性基团的性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