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33章 老朱到北京

第233章 老朱到北京(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233章 老朱到北京

下午时分,建奴彻底退出了东罗城和威海城,退至了北面的威远城防守。

威远城位于燕山山脚,在东罗城的东北方,独立于山海关的长城体系之外,有自己的城墙与护城河,明军无法沿着城墙进攻。

明军也没有展开追击。

这次周安他们过来,属于轻骑行动,就带了自动步枪以及腰间挂了一些手榴弹,连迫击炮都没有,没有攻坚能力。

打完此战后,周安接管了山海关的防御。

他召集诸将,枪毙了几个如王承胤、姜襄、许定国等后来投降建奴的将领。表彰了几个死战殉国的将领,随后安排守城任务。

等做完这一切,他又立即通过短波电台向北京城报告了这件事。

现代短波电台其实不大,某宝上售卖的5000元左右的短波电台主机重量才900克左右。

朱云峰买的都是几万一台的高档货,总体重量也就四五斤。基本上明军千户人手一台,几名主将也都有。

百户级别则只有像周安这样出外勤的会分配一台出任务,主要是为了防止同一频率上,多个电台同时发射信号导致相互干扰。

要是老朱的洪武军队百户都分配的话,五十多台要是遭遇突发情况,纷纷向老朱汇报,收信会变得极差,因而必须要严格控制这东西的数量保证通讯。

朱棣在得知事情情况之后,就马不停蹄地收拾好东西,辞别了朱云峰,匆匆忙忙出了北京城,向着山海关的方向进发。

朱云峰无奈,也只能让他离开。

好在他们在北京已经待了十多天,朱云峰每天坐在乾清宫内处理国事,不仅已经把北京城内甲申屠官的后续事情处理完毕,同时还扩招了新军。

孙传庭更意属秦军,也就是陕西人从军。

但现在北京城内人口众多,流民也众多,招募他们能够维持秩序稳定。

因此朱云峰让孙传庭以秦军为主,新军为辅。

新军大概三万人,加上锦衣卫再次扩张,足以让朱云峰手里有支军队解决安全问题。

当然。

新招的军队和锦衣卫内部肯定良莠不齐,因此就交予孙传庭以及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与锦衣卫同知王国兴处理,好好整饬一番。

如此目前北京城内朱云峰手里就有四万军队,以及五千多锦衣卫,牢牢控制了整个北京城的治安、情报及城防。

短短十多天的时间,朱云峰深信刀杆子里出安全,要想维护稳定,首先就得抓紧军队的建设。

至于其它出政策,搞治理,那都是空话。

眼下大明其实也就南方基本归附,老朱在南方杀了大半年,光杀的人保守估计就在二三十万以上,这才能把南方收拾得服服帖帖。

北方局势糜烂,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在这次小冰河时期属于重灾区。又经过流寇和建奴肆掠,人口大幅度下降,治安和治理趋于野蛮生长状态。

朱云峰自己处理奏折,地方上奏折就经常说北方当地民生凋零。

很多地主有钱人被流寇屠戮,耕地无法维持生计,百姓有的背井离乡,有的打家劫舍,还有的干脆参与起义。

善良的人都死光了,能活下来的都不是善茬。

而且就目前的气候来说,并不算单纯靠重新分配土地,杀贪官污吏,革除弊病就能解决北方的问题。

南方冬天都把运河和许多河流冻住,北方夏天还在下大雪,就已经很能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因此朱云峰认为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于是派人给长沙的徐达送了书信,让季赫在现代多运输点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先在北方推广。

明末其实已经有红薯土豆了。

但一来这些东西还未全国推广,只在南方地区少量存在。二来16世纪的红薯土豆尚未经过科学育种,产量低下。

所以从现代拿来现成的高产红薯土豆,再辅佐农家肥的制作方法,就能够让北方有所产出。

这样一来,南方在小冰河时期夏天至少有一季度的水稻,北方在春夏秋季节可以想办法种种小麦和红薯土豆,兴许就能缓解目前崇祯朝极大的粮食危机。

而就在朱云峰在北京当皇帝的时候,老朱依旧龟速前进,现在也才刚刚进入河北,预计至少要到七月份才能抵达北京。

除了他带了大量辎重比较慢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棣在沿途没处理的事情他要处理。

包括处决叛国投降官员,杀大量地主劣绅,解放生产力,分发土地给百姓,将查抄的所得用于赈灾,并且鼓励当地流民开荒,兴修水利等等。

这些东西其实不能完全解决大明现有的问题,但却可以简单粗暴地把主要病根给除掉,之后的一些小病小患便能慢慢休养。

因此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却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毕竟相比于在原本就腐朽破败的房子上缝缝补补,当个水泥匠。拆了重建,显然要比前者划算得多。

数日后,到六月二十日,朱棣快赶到山海关之时,多尔衮撤兵了。

此次入关,他损失惨重。

在城墙上和明军拉锯战死伤了三四千人。

本来这只是小伤亡。

结果周安率领的部队赶到,几乎是残忍地屠杀了他在东罗城上的守军。

加上他沿途歼灭的两支千人小队和多铎的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多尔衮伤亡已经上万。

虽然大部分都是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及吴三桂、三顺王、一顺公、外藩蒙古、外藩朝鲜等从属军队伍。

但满清建奴的壮丁也伤亡了三千人左右。

这对于丁口本就比较少的满人来说,无异于是个重大打击,几乎是整个满清族群部落四十分之一的死伤,可谓伤筋动骨。

本来如果还有夺取山海关的机会,即便付出惨痛代价,也未尝不能继续。

然而他们好不容易夺下的东罗城都被抢走,甚至对方百余人还出城挑衅,下战书要求野外大战。

满清军队内部已经是士气低落,被打得都没有继续再战的勇气。

见此多尔衮再蠢也知道该撤兵了。

夜里时分,为了防止明军突袭,多尔衮分批次撤退,第一波在六月十八日,接着是昨日,再到今日,最后一批撤走。

他令吴三桂断后,自己率领主力跑回了宁远。

最后就是一场夺取山海关的大战,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

很快时间也慢慢来到了七月初。

小朱棣到了山海关后发现建奴逃跑了,让他很是遗憾。

不过老朱却不许他追。

还是那个问题,你轻骑出动暴打满清没问题。

然而人是要吃饭的,大批辎重粮草都在老朱那,子弹炮弹粮食各类物资。

深入东北无人机电池储备也是个问题,虽然是夏天,但小冰河时期的东北经常下暴雪,都没什么太阳。

因此老朱让他等自己把大批物资运达再说。

七月中旬,老朱终于到了北京。

崇祯朝乾清宫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