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刺史(1 / 2)
“臣拜见殿下!”
楼彧来到东宫正殿,恭敬的行礼。
太子一脸疲惫的摆摆手:“起来吧!无需多礼!”
昨晚,他几乎一夜未睡。
前半夜,太子看着太医为杨承处理伤口、内服汤药,命人彻查东宫的同时,还要封锁消息、安抚太子妃。
太子妃本就重病,若是再听闻噩耗,定会受到刺激,继而病情加重。
且,若只有一个皇孙,还好隐瞒。
可如果太子妃也命在垂危,事情就不好遮掩了。
忙完这些,已是后半夜。
这个时候杨承所服用的麻沸散药劲儿过了,十来岁的半大孩子,硬生生的被疼醒。
太子刚刚送走了圣人,回到东侧偏殿,看到的就是痛得满头大汗、连连呻吟的儿子。
偏偏杨承还是个非常懂事的,眼见太子进来,便咬紧了牙关,没有再发出一记痛呼。
他甚至还能挤出一抹笑,虚弱的劝慰太子:“……耶耶,我、我无事!”
太子眼底闪过一层水雾。
哪里会无事?
孩子小小的身子都在发抖。
已经这么疼了,却还不忘安抚长辈,这般懂事、孝顺的孩子,却因着某些人的利欲熏心而遭此劫难!
太子用力掐了掐掌心,将胸中翻涌的怒意压了下去。
他坐到床边,也挤出一抹笑,柔声道:“没关系的,阿承若是疼,便告诉耶耶,无需忍耐!”
太子知道,因着是嫡长子的缘故,他从小就对杨承严格要求。
杨承自己也颇懂得自己所担负的重担。
是以,他懂事,自律,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长子长兄的气度。
但,再早慧,他也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啊。
如今还——
太子的心,仿佛放在火热的铁板上,有着难以忍受的煎熬与灼痛。
他再次给幕后黑手狠狠记了一笔。
“耶耶,我、我好疼!”
看到太子如此慈和,杨承再也忍不住,连连痛呼。
太子一手抱紧他,一手轻抚他的背:“耶耶知道,耶耶都知道!阿承乖,再忍忍,太医说了,麻沸散不能用太多。且等明日,就会好些。”
“……嗯!”
带着浓浓的鼻音,杨承乖巧的应了一声。
他将头埋在父亲那宽阔、温暖的怀里,闻着熟悉的檀香味儿,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在讲究“抱子不抱孙”的古代,杨承三岁后,就没有再被太子抱过。
所以,在他的记忆里,他与阿耶从未有过如此亲密、温馨的时刻。
他好喜欢,也好满足啊。
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本就因为受伤而无比脆弱的杨承,愈发的感性:“耶耶,我、我的腿能痊愈吗?”
“我会不会变成跛子?”
杨承虽然深居后宫,却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童。
他见过许多人,其中就有在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老兵,这些人里就不乏脸上带疤、缺胳膊短腿儿的残缺人士。
除了伤病残兵,还有一些权贵子弟,或是因为骑马、击鞠,或是因为打猎、打架,偶有伤残。
是以,杨承见过跛子,也知道受了腿伤便有可能致残。
他,不想当个不良于行的跛子。
“……不会!阿耶定不会让阿承变成跛子!”
太子的声音有一丝的颤抖。
他说这话的时候,内心是恐惧的。
他也怕嫡长子变成跛子。
他自是不会嫌弃,可、他怕儿子会难过,会自卑。
还有世俗的眼光,世人的非议……这些不是一个半大孩子所能承受的!
太子担心,自己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会因此而扭曲了心性,继而走向他所不想见到的极端。
剩下的后半夜,太子都抱着杨承,低低的安抚着、哄着。
天快蒙蒙亮的时候,杨承终于困了,眼角挂着泪珠儿,他沉沉的睡了过去。
太子小心翼翼的将他放到床榻上,自己合衣守在床边,一直到天光彻底放亮。
听到内侍通传,说是楼彧来了,太子这才起身,去净房简单的洗漱、净面,将有些褶皱的衣服换下来,换了身能够见客的常服。
“含章,说吧,查得怎么样了?”
太子没有过多的寒暄,等楼彧见礼完,就直奔主题。
昨天傍晚发生的事,他相信,楼彧不但已经知道,还紧急进行了调查。
含章素来能干,兴许他已经有所结果。
“曲池边抓到的刺客活口已经招供,他们是李家豢养的死士!”
楼彧直接拿出了一打的口供。
“百骑司那边,确实是意外!”
“周既明追查失踪案,查到了荣安大长公主的别院。”
“周既明带领差役,前去别院拘捕嫌犯,嫌犯虽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却不肯束手就擒!”
“他们逃出了别院,试图冲破城门,逃出京城。”
“周既明便带着差役追捕,追逃之间,嫌犯慌不择路,便冲撞了疾驰逃跑的小殿下!”
楼彧的话非常客观公正。